正文 第28章 影視歌舞明星4(1 / 3)

第一任丈夫霍爾曼

費雯麗與第一任丈夫霍爾曼

1931年底,費雯麗認識了年長她13歲的律師赫伯特·利·霍爾曼。當31歲的霍爾曼在街區舞會上遇見18歲的費雯麗時,這位一向舉止得體的律師竟目不轉睛地盯著眼前這張令人神往的臉,律師按部就班的人生由此突然出現了愛情故事。他用最紳士的風度帶著她起舞,並關切地與她聊到她的生活和願望。對於在修道院長大的費雯麗來說,霍爾曼成熟的親切與溫存,是情竇初開的她從未遇到的,頗具殺傷力。霍爾曼所有朋友後來對那時的費雯麗記憶最深的是:美麗而柔順。

盡管律師對戲劇界人士不以為然,兩人仍一見鍾情。翌年費雯麗考上皇家戲劇學院。於是,霍爾曼每天都在她下課的時候等在學院門口。儒雅穩重,出身名門,劍橋畢業,在倫敦有自己的事務所,還有眾多事業有成的朋友,輻射著成熟男子特有的滄桑魅力——霍爾曼所具有的一切,令費雯麗感受到一個男人的智慧是多麼值得敬重。

隻有母親了解費雯麗的生命裏其實潛藏著不可遏製的激情,她知道這一點是溫文爾雅的霍爾曼根本無法理解也不可能接受的。她警告費雯麗,欽佩一個人並不等於愛這個人。但是,費雯麗從6歲起就獨自與修道院嬤嬤一起生活,這讓她後來一生遇事總是習慣於首先揣摩別人願望,哪怕要隱忍住對自己的傷害。所以,當霍爾曼律師向她求婚時,還是學生的費雯麗就答應了。

一枚綠寶石戒指見證了二人的婚約。他們於1932年聖誕前夕的12月20日,在西班牙聖詹姆斯教堂結婚,年僅19歲的費雯麗成了霍爾曼家安逸的女主人。費雯也就擁有了沿用一生的姓氏——麗,卻亦因此而輟學。1933年10月12日,其女兒蘇珊娜出生,費雯麗成了一個漂亮女孩的母親。但是不久,對家庭生活感到不滿的她告訴霍爾曼,自己要回皇家戲劇學院繼續學習。她沒對霍爾曼說的是,她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女演員。霍爾曼對舞台不屑一顧,他的智慧再也不曾造訪過費雯麗內心的渴望。他先是憤怒,繼而嘲諷,後來就不解地沉默了。

霍爾曼需要的是一個傳統英國淑女的家庭主婦,這便與費雯麗的藝術追求產生了尖銳的矛盾——盡管二人平日相敬如賓。費雯麗渴望繼續走上舞台;同時,她又不願傷害霍爾曼和女兒。費雯麗天性的敏感令她深切地感受著自己的痛苦,她在這種苦痛中獲得了對男女情愛最果敢也最傷懷的理解:愛情應該是自由的。

其實霍爾曼也幫過她一些。在他朋友的介紹下,費雯麗曾獲得在英王宮演出的機會,出演一部莎士比亞的戲劇。這一次演出,再度喚起她要當一個偉大女演員的願望。

1934年費雯麗的朋友推薦她參加電影《漸有起色》的拍攝,在其中飾演一個小角色,這也是她初次登上銀幕。翌年,她雇傭了經紀人約翰·格利登,後者認為她的名字“維維安·霍爾曼”不適合作為一個電影演員的名字。格利登將她推薦給導演和製片人亞曆山大·科達作為候選演員,可是剛開始科達認為她缺少潛力而拒絕了。

但不久,她卻因出演話劇《道德的麵具》而聲名鵲起,很多報紙采訪了她,其中《每日快報》的文章提到“她的表情改變得很快”,這也是公開出版物中第一次提到她情緒變化迅速。這成為她的一個特征。後來,桂冠詩人約翰·貝奇曼也為她撰文,將她描寫為“英國少女的本性”。科達在觀看了她的演出後,承認自己的失誤,肯定她的表演才能,與她簽定電影合約,並將她的名字改為“費雯麗”。費雯麗繼續從事戲劇表演,但是當科達搬到一個大劇場時,她發現自己不能把聲音送到足夠遠來吸引使觀眾注意,因此很快演出結束了。同期她還在《鄉村紳士》、《看一看,笑一笑》和《君子協定》等影片中扮演角色。

多年後,1960年代,當費雯麗回憶起第一次遭受評論界讚頌和突然而至的名聲的複雜感受時說:“一些評論家看起來很傻地認為我是一個偉大的女演員。我想,這麼說真愚蠢和缺德。因為這給了我很大的壓力和責任,而我無法承受。這使我花了很多年學習足夠的東西來實現他們的期望。我發現這非常傻。我很清楚地記得那個評論家,並永遠不會原諒他。”

勞倫斯·奧利弗,英國戲劇舞台上最偉大的莎劇王子,將莎士比亞戲劇進行最成功影像表達的奧斯卡影帝。奧利弗聲名鵲起時,費雯麗還名不見經傳,她狂熱地崇拜著這位舞台上的王子。二人相會於1935年奧利弗主演《皇家劇場》期間,這部戲費雯麗接連看了14遍。她對女伴立下狂熱的誓言:“總有一天我要嫁給這個人!”

時光荏苒,費雯麗小有成就,而奧利弗和她有了更多的工作接觸。她因為主演《道德的麵具》表現出色,奧利弗前來觀看,由衷向她表示祝賀。男才女貌,愛情的種子悄無聲息地萌芽瘋長。1936年5月,費雯麗被告知,她將與奧立弗合拍電影《英格蘭大火記》。費雯麗見到奧立弗時說:“很榮幸能和您一起拍片。”奧立弗卻說:“片子一旦拍久了,我們很可能要討厭對方。”事實是,當影片停機後,奧立弗因為不能忍受分別,而成為霍爾曼律師家每天必定出現的客人。

接著,他們又在一起扮演了《二十一天》中的浪漫情侶。尤其是在經曆了同赴丹麥演出《哈姆雷特》的浪漫海濱之旅後,縱然是羅敷有夫、使君有婦的現狀,卻已阻擋不住焚身以火的愛情,他們開始同居,搬進了奧立弗新買的一幢別墅。他們像任何一對平凡而幸福的戀人一樣,參觀美術館、在五月廣場喂鴿子、散步談心。朋友們直到費雯麗去世後,依然記得他們當年“彼此深深為對方所陶醉”的情景:“我從未見過這麼相愛的一對,那時候費雯麗美得簡直不可思議。”但是,費雯麗的丈夫霍爾曼和奧立弗的妻子——女演員吉爾·埃斯蒙德都不同意離婚。

費雯麗天天晚上坐在劇院裏看奧立弗演出《哈姆雷特》;回到家後,霍爾曼律師冷漠的目光令她隻有通宵達旦地讀書。雙重生活折磨著費雯麗與生俱來的優雅,直到有一天不堪承受。她告訴霍爾曼,盡管他不同意離婚,但她也必須離去,因為一個人應該葆有心靈的健康,她要和一個懂得她的人生活在一起。而奧立弗對他的朋友說,他們兩個都克製過,但已無法堅持。奧立弗有過貧困的童年,有過等待成功的屈辱,費雯麗給予他的無限的愛是他從未遇到過的。而奧立弗的支持也令費雯麗的舞台生命更加動人,並最終使她走向了世界電影史上的不朽之作《亂世佳人》。

1938年奧利弗正在美國拍攝影片《呼嘯山莊》,演男主角。他嚐試拓寬自己的銀幕生涯,盡管他在英國非常成功,但是在美國的知名度並不高,早期打入美國市場的一些嚐試也以失敗告終。費雯麗遠渡重洋去新大陸看望他。在那裏,經奧利弗介紹,她幸運地遇見了好萊塢著名製片人大衛·塞爾茲尼克兄弟,他倆正在為影片《亂世佳人》布置焚毀的亞特蘭大市的拍攝現場(還有一個說法是,最初就是費雯麗把小說《亂世佳人》推薦給大衛的)。片中的女主角郝思嘉還沒有確定演員,費雯麗被邀請去試鏡。1400多位新、老藝人參與角逐,使之成為世界電影史上最難產的女主角。當時有好幾位大牌演員都是候選人,像凱瑟琳·赫本、瓊·克勞馥、諾瑪西拉、保利特·戈達德等,事實上輿論都認為戈達德夫人是這個角色的最佳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