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影視歌舞明星3(1 / 3)

“最美麗的天使”奧黛麗

奧黛麗與派克合作拍攝《羅馬假日》

奧黛麗和梅爾費勒在婚禮上

奧黛麗與安德烈多蒂

奧黛麗與羅伯特

奧黛麗·赫本(AudreyHepburn,1929~1993年),世界知名舞台劇與電影女演員,《羅馬假日》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她是優雅的同義語,是仙女下凡,是天使的化身。她為世界影壇創造了一個清新雋永、純潔可愛的形象,並由此贏得全世界影迷的愛戴。她那吊眼梢、高顴骨,迷人的若隱若現的微笑,還有那小精靈似的下頜,都使男人女人們為之傾倒,她的一切都成了世界女性仿效的對象。

美國《時代》周刊評價她:“奧黛麗卓然不群,別指望拿那些現成的陳詞濫調來套她。”亨利·普雷特則說:“唯一可以蓋過蒂凡尼珠寶光芒的人便是奧黛麗。”

赫本出生於比利時的布魯塞爾,父親是英國銀行家,母親是荷蘭貴族後裔,襲有男爵封號,家族譜係可回溯到英王愛德華三世和蘇格蘭玻斯威爾第四代侯爵。其實,她與凱瑟琳·赫本、摩納哥王子雷尼爾三世(因娶電影明星格蕾絲·凱麗為王妃而轟動好萊塢)還是遠親呢!

1935~1938年赫本就讀於英國倫敦貴族寄宿學校,但旋即遇到父母離異,她跟隨母親一起離開英國回到荷蘭娘家。1939年赫本進入安恒音樂學院學習芭蕾舞。之後二戰爆發,宣稱中立的荷蘭被納粹占領。由於謠傳男爵家族帶有猶太血統,原本十分富裕的他們被視為帝國敵人,不但財產被占領軍沒收,赫本的舅舅也被抓入集中營,母女倆被迫過著貧困的生活。

戰爭饑荒期間,赫本經常靠鬱金香球莖以及由烘草做成的“綠色麵包”來充饑,並喝大量水填飽肚子。長期營養不良促成她日後瘦削的身材。雖然如此,她仍不斷鍛煉自己最愛的芭蕾舞,即使窮到要穿上最難捱的木製舞鞋也不放棄。

期間赫本曾為荷蘭地下遊擊隊秘密工作(包括表演芭蕾舞募集捐款、傳遞情報等),為反法西斯戰爭做出貢獻。1944年安恒戰役時,16歲的她已成為一名誌願護士。很多盟軍傷兵被送到她所在的醫院,其中一名受傷的英國傘兵在赫本和其他護士幫助照護下康複,他就是後來的導演特倫斯·楊,1967年執導了赫本主演的《盲女驚魂記》。

1948年赫本與母親帶著省吃儉用攢下來的100英鎊遷回倫敦。她邊打工邊尋找深造機會,不久進入著名的瑪莉·藍伯特芭蕾舞學校;期間曾因沒錢繳學費返回荷蘭,並在影片《荷蘭七課》中飾演一位空姐——跑龍套的角色。經過數月訓練後,她被告知不適合當芭蕾舞者。

麵對家庭的經濟壓力,赫本轉而成為兼職模特,並參與歌舞團演出。這年她擊敗了多數應征者,成為音樂劇《高跟紐扣鞋》的合唱團員。因表現突出,她正式參與另一部音樂劇《韃靼醬》的演出。

1951年赫本首次在英國電影《天堂笑語》中露臉,正式成為電影演員,並在一些影片中扮演較次要的人物:在《雙姝豔》裏施展舞技,同時接演《蒙特卡羅寶貝》。

因拍攝後者的法國翻拍版,赫本到法國出外景,意外被坐在台下的著名女作家高萊特夫人一眼認定她便是其作品音樂劇《金粉世界》中女主角“姬姬”的化身,便邀請她到美國好萊塢出演此片;同時,赫本還被《雙姝豔》導演推薦給威廉·惠勒,參加其新影片《羅馬假日》試鏡,獲得非常好的讚譽,從而成為這部傑作的女主角,與明星格裏高利·派克搭檔。

1952年赫本到美國正式參與音樂劇《金》的演出,十分出色,廣受人們歡迎,並獲得世界戲劇大獎最佳女主角。但為趕拍《羅馬假日》,她在《金》裏的演出被迫巡回8個月後結束。這年,因無法兼顧事業與婚姻,她取消了與初戀情人兼未婚夫、英國企業家詹姆士·漢森的婚約,但兩人日後仍保持良好友誼。

1953年《羅馬假日》正式上映,由於成功刻畫劇情,該片放映後迅速風靡世界。赫本在片中扮演楚楚動人的安妮公主,表現出她高貴優雅的氣質,外貌優美脫俗,體態輕盈苗條,一頭黑色短發,在性感金發女郎風行的年代一下子吸引了觀眾的目光。尤其剪成“赫本頭”後表現出的天真無邪,使她成功贏得多數人讚賞,“赫本頭”一下子成了國際流行發式。

一時間赫本成為世界知名人士,全球都在播放她的新聞片,電視台用黃金時間讚美她,大量報紙欣喜若狂地描述她的美貌、嫵媚、典雅、活力,人們稱讚她是繼嘉寶和褒曼之後的最佳女演員。許多報紙評論她說:“一位新嘉寶誕生了!”據說英格麗·褒曼在意大利觀看《羅馬假日》時,竟發出一聲驚叫,她丈夫羅西裏尼問她:“你為什麼叫喊?”褒曼說:“我被奧黛麗深深感動了。”赫本不僅俘虜了全世界億萬青少年的心,同時連評論家們也都不知不覺被她所吸引。1954年3月赫本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給她帶來了極大的驚喜。3天後,她因《美人魚》中的精彩表演再獲托尼獎殊榮。

由於《美人魚》的演出加上抽煙過量,不久赫本在醫生建議下到瑞士修養,並接受一同參與《美人魚》演出的梅爾·費勒的求婚,兩人於9月步上紅地毯,公主終於有了稱心如意的歸宿。費勒比她大14歲,具有成熟氣質,打動了她的芳心。

1955年赫本再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提名,同年因意外首度流產。之後幾年,她主演的《戰爭與和平》、《甜姐兒》、《黃昏之戀》等片都獲得了不錯的評價,聲勢扶搖直上,如日中天。赫本十分愉快,她用各地發來的賀文裝飾自己房間,以此慶祝成功。但丈夫梅爾的演藝卻遭遇挫折,始終在二流作品中掙紮,逐漸轉到幕後。

1959年赫本三度懷孕。為防止半年前的流產再度發生,她推掉了多部片約,直到生下第一個兒子後才同意主演《蒂凡尼的早餐》。雖然其作者原屬意瑪麗蓮·夢露飾演女主角,拍攝過程中赫本又一度為主題歌的問題而與電影公司發生衝突,但事後證明她的演出與堅持是對的:1961年獲得奧斯卡兩項音樂性獎項,赫本第4次獲得最佳女主角提名。主題歌《月亮河》成為歐美流行最廣的電影歌曲之一。該片使她的演藝生涯再創高峰,但她開始挑戰更有演技難度的作品。

同年底赫本接下《雙姝怨》的演出,但評價平平;之後的《謎中迷》試圖挑戰懸疑片角色。但她最成功的作品還是1964年的《窈窕淑女》(其片酬高達100萬美元,成為繼主演《埃及豔後》的伊麗莎白·泰勒之後第二個拿到百萬片酬的女演員),這部改編自同名音樂劇的歌舞片獲得8項奧斯卡獎項,但主演的赫本因由別人幕後代唱而無法獲得提名。

生活在赫本光環掩蓋之下的費勒卻壓力越來越大,婚姻裂痕漸漸顯現。他們的關係,即使在最輕鬆愉快的時期也有某種程度的緊張。再說,作為一個國際知名人士和影壇巨星的丈夫,費勒並不願做她事業的陪襯和保護人,更不安於個人事業的暗淡。赫本逐漸意識到一個早已存在的事實:費勒對她的控製多於愛;費勒不忠的行為時有發生;她的白頭偕老之夢完全是一相情願。盡管赫本試圖挽回,但這段婚姻還是在1967年走到了盡頭。

赫本對此十分痛苦失望,她對格裏高利·派克說:“我一直嚐試,極力想保住我們的婚姻,但太難太難了。幹我們這一行,常常要表演熱烈、愛撫,有時就不免假戲真做。在這個圈子裏,婚姻真難維持啊!請你相信,我是把婚姻家庭生活放在第一位而把事業放在第二位的。”

1968年赫本在希臘旅行期間邂逅心理醫生安德烈·多蒂。多蒂是意大利人,從少年時代開始就是她的崇拜者,他以意大利人特有的熱情感染了赫本。兩人不顧年齡差距舉行了閃電式婚禮,並誕下一子。赫本接受上次婚姻失敗的教訓,徹底息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