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相由心生(1 / 1)

“光與他同在。”——《但以理書》第二章第22節

曾經有一位大師對一個孩子說:“如果你用心學習,努力求知,並善待他人,你的麵孔就會熠熠生輝。”

於是那個孩子就勤奮學習,敏於求知,盡其所能地為他人做好事。她時不時跑到鏡子前,看看臉上是不是出現了光芒。但結果總是令她失望。她的臉還是沒有光芒。盡管她嚴格遵循大師的指示,不管她照多少次的鏡子,可結果總是一樣。

那個小姑娘是否開始質疑大師的話,我無從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她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她傷心又難過,失望之情與日俱增,最後她再也無法忍受了,於是跑到大師那裏對他說:

“尊敬的大師,我那麼的努力,我用功學習,也為他人做了好事。但每次我想在自己的臉上找尋您曾說過的光芒,它卻每次都不在那兒。是的,一次都沒見著。”

大師一邊仔細地聽,一邊端詳她的麵孔,他說:

“你這個可憐的小家夥,你能相信嗎,就在此刻,當你對我說話的時候,你的臉上就充滿了光芒。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此刻你所說出的每一個字都是發自你的真心。”

“在學習這一課的第一天你就必須要知道:若你發自內心地思考和行動,那你的麵孔上就會有光芒,總是如此,若你所思所行並非發自內心,那你的麵孔上就沒有光明。也不可能有光明。當你站在鏡子前的時候,心裏想的是什麼呢?在那個時候,你不再勤奮學習、努力求知,也不再樂於為他人做好事了,你的心裏隻剩下了想見到那光明的可憐的好奇心,而那光明永遠不會為尋找它的人閃耀。你永遠不能從自己的臉上見到那光芒。對你來說,光明永遠都在你的內心中,光芒不會為了你想見到它的欲望而閃現。隻有當你相信光芒,光芒才會降臨到你的臉上。”

但小姑娘覺得更難過了,她說:

“大師,你所說的我並沒有完全弄懂,但我相信您所說的話,可我心裏還是希望能夠見到我臉上的那道光芒,哪怕一次也好。您是個有智慧的人,請您告訴我為什麼光芒拒絕了我。”

大師是這樣回答她的:

“光芒拒絕我們所有人。沒人能從自己的麵孔上看到光芒。因此,你每天勤奮努力,你臉上的光明就會對他人顯現。你若想見到那光芒,那去他人的麵孔上尋找吧!讓光芒顯現出來,那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為了做到這一點,你要踏實地去做每一件事。你要盡力表現出你的勤奮,你對求知的熱愛,和你幫助他人的渴望,就像你所學到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