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群芳最(2 / 2)

“據我所知,常大師早年所製作的茶葉,品質相較於後期,略遜色一些,但是它們也幾乎都被喝光了,就算還留有一些,那估計也被高價收去海外了。不過,這茶還真的有常大師的風範啊。”胡老接過話茬,頗為疑惑地說道。

張比特笑著用手指敲了敲桌麵,也不打算賣關子,直接說道:“你們這兩個老狐狸,真是人老成精。這茶經你們一推敲,已經被你們說對一大半了。這茶也算是出自常大師的手筆,不過他隻是在最後關頭修整了一番而已,粗茶坯體卻不是他親手所做。”

“這就有趣了!”胡老眼睛一眯,像是想到了什麼,但是他依舊默不作聲。

不過,這可急壞了喬老。他可不是猜啞謎的高手,再加上他的心思並沒有完全放在茶葉收藏這邊,所以他所能知道的信息還是比較有限的。

要不是這次的茶王選拔賽太過於隆重了,他或許都還不知道在哪個旮旯處待著呢。

“能夠讓常大師出手為粗茶坯體修整,這個人的手藝也堪稱了得了。不知,這個人是什麼來頭?”喬老趕緊追問了一句,他算是比較徹底的生意人,對於茶圈中的人,除去大名鼎鼎的,他能夠認識的不到十個。

“說起這個人,你明天就可能會見到了。他就是常如玉大師的關門弟子,一個叫常威的年輕人。”

接下來的時間裏,張比特一行人邊喝茶邊談論著這些年來湧現出的年輕才俊。

蘇仲康知道這是他們借著閑聊的方式,實際上是在指點自己,所以他在一旁邊為他們泡茶邊聽他們侃大山。

通過他們的交談,蘇仲康算是對這次的茶王選拔賽有了一個較為直觀的認識。在來這邊之前,他自知自己短時間內取得了一些別人需要花費十幾年甚至是二三十年才能達到的成就,但是他並沒有生出驕傲自滿之心。

為了讓自己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他做了更為嚴苛的準備。果不其然,雖說華夏茶道慢慢沒落了,但是該湧現出的年輕才俊依然是層出不窮的。

像是剛才說的那個叫常威的年輕人,便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他比蘇仲康也大不了幾歲,但是他已經得到了他師傅常如玉大師的真傳了,兩人的差距無非就是火候的問題而已。

而且,除了這個常威之外,也還有兩三個同樣天賦異稟,同時不缺乏認真鑽研的天才型選手,他們在各自的茶類中都有不俗的成就,特別是其中有一個叫馬遊的年輕人,他們祖孫三代在已失傳的金瓜貢茶上的鑽研,在他這邊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已初具雛形。

他憑借著這一手藝,已經隱隱有年輕一輩“第一人”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