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石延年拍了拍身上的土,笑著對馬說:“多虧我是石學士,要是瓦學士,豈不要摔得粉碎了嗎?”

一句有善意批評意味的幽默的話,說得大家都哈哈大笑。

舍利

張虞釗鎮守滄州的時候,有一年,趕上大旱的災年,老百姓饑苦不堪。他就開倉放糧救濟災民。朝廷知道了,皇上給他予以嘉獎,人們都誇他是愛民的官。

誰知他放糧都記下了數目,待到秋收時,按當初領糧數,讓百姓加倍償還。朝廷內外對他很不滿,說這跟放債一樣,哪裏是救濟災民呢?

後來,他與一高僧談禪,問高僧:“舍利是什麼樣的?”

高僧沒有告訴他舍利是佛骨,而是故意曲解為“房舍之利”來諷刺他:“有剩餘的房子,就租給別人住,多多地收房租,便得到房舍之利。這就是‘舍利’。

坐錢眼

南宋張俊,本為抗金名將,後依附秦檜,進而陷害嶽飛,為人所不恥。他害人求榮,又很會做買賣,成了個大富人。

一次,有位喜好天文的藝人說:“世間的貴人,都是天上的星宿,用渾天儀看,就能看出他們的星象;假若沒有渾天儀,用銅錢也可以看。”

對於這藝人的信口開河打趣,大家都信以為真,讓藝人用銅錢來看。先看皇上,說是“帝星”;又看秦檜,說是“相星”;再看韓世忠,說是“將星”。

張俊一聽,好星星都數得差不多了,忙說:“看看我。”藝人看了,說:“看不見星星。”讓他再仔細看,藝人說:“還是看不見星星,隻有你坐在錢眼裏。”

此人甚有力

明代王翱,永樂進士,官至尚書。他為人剛明廉直,憂國奉公,為一代明臣。他平時很少說笑話,倘若在規勸人時,卻又往往用詼諧語言。

有一天,他和一位大臣在一起,看見一個很漂亮的女子,這位大臣時時轉過頭去看人家,連和王翱說話,都心不在焉。

王翱對他說:“這個女子一定很有力氣。”大臣問:“你怎麼知道的?”王翱說:“你的腦袋,都讓她牽著一個勁兒往那邊轉,她還沒力氣嗎?”

啖肉先生欲上升

兩隻丹頂白鶴在廬山上空盤旋。不一會,降落在山頂的九天使者廟的矮牆上。兩個山童悄悄爬到牆根,然後一個箭步衝上去,將兩隻白鶴捉住。白鶴引頸鳴叫,聲音悠長。廟裏的道士聞聲趕來,一看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仙鶴,不禁喜出望外。

這個道士長得身高體壯,他每天喝酒吃肉,同時修道煉丹,一心想升天成仙。果然,一天早上,霞光萬道,從天外飛來一隻美麗的白鶴,停在他的麵前。白鶴昂首鳴叫,似乎在召喚他一同飛去。道士以為神仙派使者接他去仙宮,又驚又喜,連忙跨腿騎鶴。但是他剛一跨上,便從鶴背上滑下來。他“啊”地一聲驚醒,原來是在做夢。

如今,白鶴真的降臨,夢想即將成為現實,他心裏好不激動。他連忙換上新道袍,仰視蒼天,焚香跪拜。隨後叫山童撳住一隻白鶴的翅膀,兩腿叉開,牢牢地騎在鶴背上。不料,白鶴雙腿折斷,口流鮮血,倒在地上。道士攥(zuàn)住白鶴的脖子,拚命地往上提,同時兩腳用力登地,想讓白鶴展翅高飛。可是,白鶴耷(dā)拉著頭,羽毛紛紛脫落,不一會就死了。他不甘心,又騎上另一隻白鶴,折騰了半天,那隻白鶴也死了。道士大驚失色,慘叫一聲:“天啊……”

有個隱士叫陳沆(hàng),聽說道士弄死白鶴的事,氣憤地寫了一首絕句:“啖(dàn)肉先生欲上升,黃雲踏破紫雲崩。龍腰鶴背無多力,傳語麻姑借大鵬。”末句是說,道士如要上天,還是去向仙女麻姑借大鵬鳥,不要來折磨可憐的白鶴。這是對道士辛辣的諷刺!

胡塗去得

明代成化末年,官場腐敗,執法不公,冤案錯案多有發生。

藝人們對此常加諷刺。

宮裏最有名的藝人叫阿醜。一次,他為皇上演出,裝扮成為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精心選派官員的角色,其他三個藝人扮作候選的官員,依次報名而上。

頭一個人報稱:“姓公,名論。”阿醜道:“公論如今無用。”落選了。

第二個人報稱:“姓公,名道。”阿醜道:“公道如今難行。”也落選了。

最後一個人報稱:“姓胡,名塗。”阿醜道:“好!胡塗如今都可以去六部當官。”選中了“胡塗”。

四十九言詩

明代唐伯虎與祝枝山兩位才子,常在一起談詩論文。有一次談到各種詩的由來,唐寅侃侃而談:二言詩,始於黃帝的《彈歌》:“斷竹,續竹,飛上逐肉。”三言詩始於……,四言詩始於……,一直數到十一言詩始於誰。

這時,祝枝山問:“四十九言詩始自何人?”

唐伯虎一驚:“詩有四十九言的嗎?”

祝枝山說:“有哇!《新燕篇》的末句就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