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智慧的起源(4)(2 / 3)

為什麼中國人自稱為“龍的傳人”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是“龍的傳人”。龍成為了一種文化,在中華兒女的心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龍這一虛幻的神物,盤旋人們心中已有幾千年之久。

中國龍起源於距今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人們出於對大自然的崇拜與祈盼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在心中構造了一種擁有馬頭、鹿角、蛇身、魚鱗、鷹爪、魚尾等特征的神獸,並賦予它翻雲覆雨、興風作浪的神力,這就是龍。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人類是由女媧用黃土造出來的。女媧這個人物形象是誰創造的呢按普遍的說法,女媧最早應是奉蛇為圖騰的民族創造出來的。什麼是圖騰呢圖騰是原始社會氏族的一種標誌;圖騰信仰是一種非常原始的信仰。而蛇圖騰的色彩在女媧、伏羲(xī)等的形象上能明顯地看出。蛇圖騰分布很廣,最初主要集中在我國的東南部和西南部;在幾千年的不斷遷徙中,各民族的文化互相交融,蛇圖騰傳遍了長江南北,在台灣的高山族、海南的黎族中都有蛇圖騰的遺跡或習俗。在奉蛇為圖騰的地區,人們一般認為“蛇”是“龍”的原形,“龍”是“蛇”的神性顯示。所以在江蘇、浙江、安徽一帶稱家蛇為“蒼龍”、“天龍”、“家龍”等等,在廣東、廣西、福建等地有些民族自稱“龍種”、“龍人”、“龍戶”,並建蛇廟,祭祀蛇神。

由此可以看出,我們中華民族和龍之間是有深厚的曆史淵源的。龍是中國人的象征,中華民族驕傲地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龍頻繁出現,它成為了開天辟地的神,幫助黃帝統一了中國,又力保大禹治水,為千千萬萬人民造福。

在封建時代,龍象征著皇權、神權,有不可侵犯的威嚴;而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龍則成為一種吉祥物,飛入尋常百姓的生活。人們舞龍、賽龍舟,在燈謎、對聯、圖畫中,龍成為了不朽的主題。

龍,集日月之精華,彙天地之靈氣,具百獸之形,兼包容四海、吐納百川之胸襟(jīn),在這新的時代,更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還代表中華民族的精神。

世界上有多少種語言?

據《語言及語言交際手段問題介紹》說,目前,世界上已知道的語言2400多種。其中有500種語言為人們所研究。

除此之外,有1400多種語言尚未得到承認或正處在衰亡階段。有250種澳大利亞地方語言,使用人數總共隻有4萬人。有170種印地安地方語言,使用人數更少,而且大多隻是年逾花甲的老人在使用。

世界有哪七大語係?

19世紀,歐洲的比較學派研究了世界上近一百種語言,發現有些語言的某些語音、詞彙、語法規則之間有對應關係,有些相似之處,他們便把這些語言歸為一類,稱為同族語言;由於有的族與族之間又有些對應關係,又歸在一起,稱為同係語言,這就是所謂語言間的譜係關係。現在,世界上主要的語係有七大類:印歐語係是最大的語係,下分印度、伊朗、日耳曼、拉丁、斯拉夫、波羅的海等語族。印度語族包括梵語、印地語、巴利語等。伊朗語族包括波斯語、阿富汗語等。日耳曼語族包括英語、德語、荷蘭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各主要語言。拉丁語族包括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羅馬尼亞語。斯拉夫語族有俄語、保加利亞語、波蘭語。波羅的海語族包括拉脫維亞語和立陶宛(wǎn)語。

漢藏語係下分漢語和藏緬、壯侗、苗瑤等語族,包括漢語、藏語、緬甸語、克倫語、壯語、苗語、瑤語等。

阿爾泰語係下分西阿爾泰語族、東阿爾泰語族。前者包括突闕諸語言以及前蘇聯境內的楚瓦什語,後者包括蒙古語以及前蘇聯境內的埃文基語。

閃含語係又稱亞非語係。下分閃語族和含語族。前者包括希伯來語、阿拉伯語等,後者包括古埃及語、豪薩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