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偉大的創造(6)(3 / 3)

經專業人士考證,銅塑《阿甲克斯》很像出自菲狄亞斯之手。無論從結構造型上,還是工藝技法上,和菲狄亞斯的其它作品都極為相似。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菲狄亞斯的作品已無一件是真品。拿這些複製品來作比較,是否值得可信還需要考慮。

尤其是《阿甲克斯》盡管在形式上與菲狄亞斯創作技法相似,但在藝術風格上卻不盡相同。在人們熟知的菲狄亞斯的作品中,大多追求外觀上的華麗、飄逸,而《阿甲克斯》卻是古樸、典雅。

《阿甲克斯》究竟是偶遇不測風暴,還是突遭海盜襲擊迄今無法斷定。那麼,是否還有其它藝術珍品遭此厄運呢?

武夷山“船棺”是怎樣安放的?

在福建省的武夷山,有一些高達幾十米的懸崖峭壁,懸崖上的天然洞穴裏安放著10多具形狀像巨大的獨木舟一樣的棺材。這些船棺令人感到神秘莫測,被視為人間一大奇觀。

不久前,文物考古部門的專家從白雲崖上用當代最先進的起重設備,從懸崖上取下了一具船棺。它長近5米,重達500多千克。科學家用C14測定,船棺為距今3400多年前的遺物。棺材裏安葬著古代閩(mǐn)越族人的祖先。

那麼,這麼巨大、笨重的船形棺材是如何被放進連猿猴都難以攀登上的懸崖洞穴裏的呢人們對此進行了種種猜測,可是,無論哪一種推測都有明顯的漏洞。例如,有人認為:古人是從山上沿著岩壁先鑿小洞,然後架插木板作為棧(zhàn)道,再由人把棺材抬上去的。可是,懸崖十分光滑,而且石頭很硬,古人是根本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

那麼,這些船棺究竟是怎麼被放上去的呢我們現在還無法得出科學的結論。

土耳其金字塔是怎樣建造的?

2000年前,在土耳其東部有一個叫做“庫瑪坎內”的小國。隨著曆史的流逝,小國早已不複存在,但是至今還留下了不少堪稱是古代阿納托利亞瑰寶的古跡。在海拔2100米的奈姆爾特山上還聳立著一個世界上屈指可數的金字塔和神像。

奈姆爾特山頂上的金字塔高50米、直徑100米,是用拳頭大小的鵝卵(luǎn)石堆積起來的。這是公元前63年統治“庫瑪坎內”王國的安提阿卡斯一世為自己建造的永久安息之地。從塔的外觀上來看,它與埃及金字塔不一樣,這是一種三角形錐體。但是從其建築的宏偉規模來說並不比埃及金字塔遜色,所以人們把它稱之為“土耳其的金字塔”。

金字塔旁的神像高達8~10米,其身軀是由若幹塊大理石雕鑿而成,僅石像頭部就有三四米高,用整塊大理石雕鑿,每塊重達數噸。在當時的生產條件下,如何把這些石料從其他地方運上陡峭的山頂,令科學家迷惑不已。

誰是經石峪石刻的作者?

泰山是我國的名山,號稱東嶽。在泰山的經石峪中的一塊大石坪(pínɡ)上,刻著《金剛經》經文,被人們稱為經石峪大字。

經石峪石刻的書法十分獨特。不但字跡清晰(xī)工整,筆力渾厚蒼勁,就是從藝術水平上說,也是我國書法曆史上罕見的,是少見的書法珍品。遺憾的是,到現在還沒有人知道是誰創作了經石峪大字。

清代學者考證後,指出經石峪大字石刻是北齊時的作品。但不同的學者對作者的認定全然不同。不少著名學者對經石峪的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可是,所有的觀點理由都不充足,說服力不夠強。明朝學者王世貞則認為經石峪石刻的作者是唐代人。這種說法也有待於進一步考證。

至今為止,經石峪大字的作者是誰,仍然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