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源,又作董元,南唐鍾陵(今江西進賢西北)人。董源對山水、人物、花鳥、雲龍、牛虎都很擅長,是個全才。他的人物畫主要作品有《夷光像》、《孔子見虞丘子》、《長壽真人像》、《雪坡鍾馗(kuí)圖》、《漁舟圖》、《漁父圖》、《采菱圖》、《牧牛圖》等;他畫虎畫龍也別具一格,主要作品有《水石吟龍圖》、《風雨出蟄(zhé)龍圖》、《出洞龍圖》等。董源繪畫成就最高的是山水畫,主要作品有《瀟湘》、《龍宿郊民》、《夏景山口待渡》、《半幅溪山行旅》、《夏山》、《寒林重汀》等。
範寬,北宋著名山水畫家。他的藝術成就主要體現在筆墨技法上的獨創性和高度成熟。傳世的範寬畫真本有《溪山行旅》、《雪景寒林》、《雪山樓觀圖》等。
李唐,南宋畫家,河陽三城(今河南孟縣)人。他對山水、人物、林木、竹石、禽獸、界畫,幾乎無一不工,其中造詣最深、影響最大的,是他的山水畫,其次是人物畫,畫牛也很出名。李唐的存世作品,山水畫有《萬壑鬆風》、《江山小景圖》、《長夏江寺》、《清溪漁隱》等,人物畫有《晉文公複國》、《采薇》等。除山水、人物畫以外,李唐的畫牛也為人稱道。
黃公望,生於南宋鹹淳(chún)五年(1269年),死於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黃公望是元代最傑出的畫家,他的代表性的山水畫作品有《富春山居》圖卷,《剩山》、《九峰雪霽》、《陡壑密林》、《浮巒暖翠》、《丹崖玉樹》、《雨崖仙觀》、《快雪時晴》、《富春大嶺》等。
徐渭,明浙江山陰(今紹興)人。他是明代後期一位個性強烈、品格突出的傑出文學家和藝術家。而在他所擅長的各種藝術中,成就最為傑出的,當數繪畫。他的畫突破傳統思想,借物抒情,舍形求韻,筆墨生動。他是一位全能的畫家,人物、山水、花鳥無不精,尤以花鳥畫得最好。徐渭的畫派,對後世畫壇影響也極大,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濤,揚州八怪及近代的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劉海粟等,都與徐渭有很深的淵源關係。
陳洪綬(shòu),浙江諸暨人,明末清初傑出的人物畫家。陳洪綬的繪畫吸取傳統繪畫的精華,博采眾長,又融入新機,各種題材的繪畫無一不工,精妙入微。他的人物畫存世作品很多,較著名的有他早年的版畫《屈子行吟圖》,晚年的代表作品有《歸去來圖》、《生魯居士四樂圖》、《隱居十六觀圖》、《六逸圖》等等。山水、花鳥畫流傳下來的重要作品有《蓮石圖》、《荷葉鴛鴦圖》、《花卉山鳥圖》以及《雜畫冊》等。
石濤,廣西全縣人。他是明靖江王讚墳的十世孫。少年時代為了躲避清兵的殺戳(chuō),出家做了和尚。石濤在繪畫上,既是傑出的畫家,又是偉大的理論家。他的畫論《苦瓜和尚畫語錄》包含著極為豐富、精辟的美學思想,在中國繪畫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繪畫風格多樣,題材廣泛。他的山水畫成就最大,其次是花卉畫。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清明時節的景色嗎?
《清明上河圖》是宋代畫家張擇端的劃時代巨作。張擇端自幼生活在汴京,供職翰林院,擅長畫車馬、市街、舟橋等,對於汴京生活的熟悉,再加上深入細致的觀察,
為他創作《清明上河圖》做了紮實的準備。然而更可貴的是作品有一種史詩意識,從而對這個時期的社會生活,做了真實而形象的藝術表現。
《清明上河圖》係絹本設色,反映了北宋京都汴梁(開封)熱鬧繁華的市井景色。作品結構宏大、層次豐富,既有宏觀式的俯覽,從鱗(lín)次櫛(zhì)比的各類店鋪商號、車水馬龍的街道集市到河港中的舟楫往來,都一一展現;也有微觀性的精細刻畫,如達官貴人在家人們的簇擁下騎著高頭大馬招搖過市,貴婦人坐著小轎悠然而行,小販們則挑著擔子急急地趕著上市,車夫們推著沉重的木輪車蹣跚地前行,做木輪的木匠神態專注,買桃花的婦人則麵容安然,從而展示了不同社會階層人們的生活風貌,體現了現實主義的美學精神。
《清明上河圖》問世800多年來,人們公認這幅畫描繪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和汴河兩岸清明時節的世俗人事。可是,後來中國宋史研究會會員孔憲易在仔細觀察了《清明上河圖》的畫麵後,又從中發現,這幅標明清明的圖畫中,居然出現了十餘把折扇,還有賣西瓜的,賣涼水的場麵以及赤臂露膀的大人和小孩,帶竹笠、草帽的市民、勞動者等等。這一係列的發現,引起了孔憲易的深思:清明時節的河兩岸,怎麼會有這些現象呢據此,他又進一步的考證了一些有關史料,最後得出結論:《清明上河圖》反映的不是清明時節的景色,而是反映了清明坊(當時的行政區)到虹橋一段的秋季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