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高實在是太窮了,以至於連作畫的顏料和畫布也買不起。湯佳大爺是一個經營繪畫用具的小店主,他很賞識凡·高,他認為凡·高肯定會成功的。盡管自己並不富裕,湯佳大爺還是盡可能為凡·高提供一些繪畫用品。
然而,湯佳大爺的妻子對此卻很不滿,她抱怨道:“凡·高浪費了那麼多顏料和畫布,他畫的油畫卻賣不出一分錢。”
由於日夜不停地作畫,再加上經常挨餓、營養不良,凡·高的牙齒掉了許多,而且身體疲乏,麵容異常蒼老、憔(qiáo)悴(cuì)。接著,凡·高又患精神病,並在療養院裏呆了一年。
盡管如此,凡·高依然沒有停止繪畫。1890年,貧病交加的凡·高自殺身亡,而凡高的成名,卻在他的死後。
黃色是明媚、充滿活力的顏色,在《向日葵》裏,凡·高就使用了大量的黃色。在黃色的畫布上,向日葵像火苗般鮮豔、奪目,遠遠看起來,整幅畫就像熊熊燃燒的火焰。《向日葵》給人的感覺就是:火熱、狂喜、充滿生機。
1987年,《向日葵》被賣到了2250萬英鎊,這是一個驚人的價錢。對比凡·高生前的窮困潦倒,又怎能不令人感慨、深思呢?
著名漫畫《父與子》是誰創作的?
在許多雜誌和報刊中,我們都可以看見這樣的一對父子:父親穿著黑色的背心,白色的褲子,他最大的特征就是肚子圓鼓鼓的,顯得既滑稽(jī)又可親;與身材胖大的父親相比,兒子則顯得又瘦又小。當這對外表差異極大的父子站在一起時,的確令人情不自禁地發出會心的微笑。
《父與子》是德國漫畫家卜勞恩的重要作品。卜勞恩1903年生在德國的一個小村莊,長大後開始學習繪畫。他曾為許多報紙、書籍做過插圖。1931年,卜勞恩的兒子降生了。卜勞恩非常高興,他決定將發生在自己和兒子之間的故事,用畫筆畫下來,讓所有的人都來分享他與兒子之間快樂的情感。
1934年12月,第一幅《父與子》發表了,立刻,人們就被這一對可愛的父子所吸引,被他們之間的父子真情所打動了。人們喜歡《父與子》,喜歡知道他們之間的趣聞、逸事。而卜勞恩也不斷將發生在他與愛子身上的故事,用畫筆傳達給廣大讀者。《父與子》的名氣越來越大,很快就從德國傳向了全世界。
人們都衷心祝願,這對帶給千家萬戶的父子,能永遠快樂。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的。1944年,卜勞恩被德國法西斯抓進了監獄,最後死在了監獄裏。
盡管卜勞恩死了,可是他的漫畫《父與子》不僅沒有消失,反而在隨後的時光裏,依然在世界各地長盛不衰。
達·芬奇是如何創作出《蒙娜·麗莎》的?
《蒙娜·麗莎》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油畫之一,它的作者是著名的藝術家達·芬奇。達·芬奇,1452年4月15日生於意大利的佛羅倫(lún)薩(sà)。從小,達·芬奇就顯露出對於繪畫、色彩的愛好,父親及時發現了他的這個特點,就把他送到一個名畫家的畫室裏學習繪畫。達·芬奇很有繪畫的天賦,因此進步很快。有一天,達·芬奇可不耐煩了。
老師看出了他的不耐煩,便教導他說:“千萬別小看畫蛋。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這枚雞蛋就是完全不同的。畫蛋不僅鍛煉我們的觀察力,而且鍛煉我們的耐心和毅力。”
在老師的開導下,達·芬奇終於領悟了畫蛋的意義,他堅持畫了許久,直到將蛋畫得爐火純青為止。這為達·芬奇今後的繪畫事業。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蒙娜·麗莎》是達·芬奇在1503年到1506年間創作的。它還有一個通俗的名字——《神秘的微笑》。
蒙娜·麗莎是一個皮貨商的妻子,當達·芬奇給她作畫時,她才24歲。因為剛剛失去了自己心愛的女兒,因此她的麵容總是含著悲戚和憂愁。為了讓蒙娜·麗莎高興起來,達·芬奇想了許多辦法:他請樂師奏起歡快的音樂,唱起好聽的歌曲;讓人說笑話……讓歡快的氣氛衝去蒙娜·麗莎的悲傷,使她臉上重綻(zhàn)愉快的笑容。
達·芬奇的努力沒有白費,蒙娜·麗莎果然微笑了,而且笑得安祥舒展、動人。達·芬奇抓住這可貴的時機,用畫筆為人類的藝術寶庫增添了一個珍品。
蒙娜·麗莎迷人在何處呢人們都認為:就在她那神秘的微笑上。從畫上我們可以看見,有一絲微笑從蒙娜·麗莎的臉上掠過,她的嘴角微翹(qiào),目光神秘,麵容端莊而寧靜。畫中人的笑含蓄、安詳,反應出豐富的內心世界。
《蒙娜·麗莎》的微笑是怎樣的一個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