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 動物文學:部不朽的大自然傳奇(1 / 2)

韋葦

工業文明和科技文明的發達,給人類自身造成一種錯覺,以為人和人的支配欲可以無限製地揮發,可以任意地奢侈。其實,地震和海嘯就告訴我們,人的意誌不是萬能的,“人定勝天”不是一個放諸四海而皆準的不移真理。在地震和海嘯麵前,自以為萬能的人和動物一樣,抗拒不了、更控製不了發生在我們這個星球心髒部位的激情。地震和海嘯其實是把人放在與動物同樣的地位上,甚至人顯得更脆弱、更無能,因為動物已經對地震有預感的時候,人類還茫無所知。這樣來認識大自然,我們就會認識到人類的渺小;這樣來思考生命,就能夠擺脫“人類中心主義”的立場,就能消除人類對動物的傲慢與偏見,就能消除人類在大自然麵前的錯覺,承認人類並不是地球的主宰者,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隻不過是地球上一種能用語言思考、表達,從而具有物質和精神創造能力的動物而已。隻有當我們認識到,地球是一個人與動物命運休戚相關的大生物圈,地球是人和動植物一起擁有的生存共同體,我們的生態倫理觀念才能正確建立起來。這樣,我們就會對有些生命意識和生態環境意識特別強的人懷有深深的敬意。所以,大自然文學、動物文學不可能在工業文明、科技文明和城市文明興起的19世紀以前產生。當動物的生存問題因為工業和城市的迅猛發展而引起關注的時候,當作家對動物生命有新的理解的時候,以動物為本位、為重心的動物文學就自然而然應運而生了。動物文學作家隻不過他們是用文學來思考大自然、思考生命的一批人,把真實的動物世界用藝術的語言經營成為一個個不朽的生命傳奇和精彩故事,打造成為文學圖書常青樹。

中華民族有個好的傳統。中國的儒家、佛家、道家學說在推動和諧社會、和諧生態方麵都有可貴的治理智慧。無論是儒家的天人合一,還是道家的道法自然,或是佛家的眾生平等,這類中國的或取自異國的哲學思想已經幫助我們的文化存活了幾千年。這個好傳統如果能得到發揚光大,就可以防止環境危機的發生,建設天人和諧的世界,利於千秋萬代的子孫。

動物文學作品因其特殊的閱讀價值而成為圖書市場上的長銷書和常銷書。

1.動物文學能給孩子以獨特的生命教育,從而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兒童從動物文學的形象中獲得審美感動,與動物文學裏的形象發生共鳴。與此同時,孩子會認識到,動物是一種與人類不同的生命存在。動物的行為可以促使孩子對人類的行為進行反觀和反思,促使孩子審察人類自私行為的後果,從而克服思想上的驕橫和偏見。孩子在受到生命教育的同時,他們的人格也就可能在更宏闊、更豐盈的背景上得到健康的發展。

2.動物文學的詩意性和神秘性,能激發起孩子強烈的閱讀欲望。

孩子的活動範圍多在家庭和學校。森林、湖泊、沼澤、海洋裏的種種生命現象對孩子來說都是陌生的。這陌生感中就包含著原生態的神秘性,而動物文學用洋溢著詩意的敘事所呈現出來的文字,就濃濃地浸透了這種神秘性,這正是充滿好奇心的、充滿探險欲望的孩子們所期待的。在文學讀物不同程度被邊緣化的現今,用動物文學去吸引他們閱讀,不失為上策,我們可以期待令我們驚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