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 動物文學:部不朽的大自然傳奇(2 / 2)

3.動物文學是科技大發展時期對於“人與自然”關係進行重新定位和思考的文學,能使孩子在麵臨大自然時,其思想不停留在環境保護和動物保護的層麵上,能使他們的境界更寬闊和遠大。

動物文學能強化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能促進人類加快保全動植物物種的步伐,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動物文學作為一種“神靈啟示下的文學”,其優越性還在於它讓人們的思索不停留在環境保護和物種保全的意義上。

所謂“神靈啟示下的文學”,指的是這樣一種理念指導下創作出來的文學:世間萬物,包括海裏的魚、空中的鳥、森林裏的野獸和地上爬動的昆蟲,它們的生命都是神靈所護佑的,人無權隨心所欲地攫取和掠奪,隻可以使世界更完美,並在完美世界的過程中完美人類自身。這種創作理念不隻停留在保護環境、保護動物的層麵上。他們也並不是在環境保護和動物保護的口號的鼓舞下動筆創作的。在20世紀前期,動物文學名家嶄露頭角的時候,這兩個口號都還沒有被響亮地提出來。大自然文學作家普裏什文的創作理念,就明顯超越了環境保護和動物保護層麵上的意義:他的作品激勵讀者去親近大地母親,去和大地和諧相處,去恢複與大自然的良好關係,去關注每一株草、每一棵樹、每一隻禽鳥和野獸、每一座山巒、每一條河流。普裏什文對大自然的理解同常人很不一樣。他說,我們和整個世界都有血緣關係,我們現在要以親人般關注的熱情來恢複這種血緣關係;他又說,我們人類的遠祖也曾經是有過美麗的翅膀,能像白色的鷗鳥一樣在天空自由地翱翔的,我們的遠祖也曾經能夠像魚一樣在大海裏暢遊……但是,這些本領我們都失去了。他對大自然萬物都是平視的,他把自己放在與動物、植物的同一平台上來看待人與大自然的關係。這位能聽懂樹說話,向花問好的普裏什文,“太陽向他睜開一隻紅彤彤的眼,樹上融落的雪水為他歌唱……”他語重心長地說:“魚兒需要清潔的水——我們要保護好我們的水源。森林裏,草原上,山巒間,那裏有種類繁多的動物——我們要保護好我們的森林、草原和山巒。”“給魚以最好的水,給鳥以最好的空氣,給禽鳥野獸以最好的森林、草原、山巒。人總得有自己的祖邦。而保護好了大自然,就意味著保護好了自己的祖邦。”

高大的鬆樹,清澈的湖泊,連綿的山巒,飛躍的鬆鼠,膽怯的小鹿,清新的空氣裏脂香和果香撲麵而來,在各種動植物的環境中,人的心靈能有一種與天地融為一體的感覺,可以獲得從未有過的愜意和滿足。

飛過天空的野鴨有無形的價值;出沒於山間的灰熊有無形的價值;野外的聲音、氣味和記憶都有無形的價值。

向森林走去,縱然隻是向城市中央公園的綠洲走去,去看看鳥兒們築在樹丫間的窩巢,我們感覺我們是去朝聖——心靈的朝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