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察言觀色的和珅,一下就發現了乾隆皇帝異樣的眼神,隨即發現了朝服不正的劉墉。當時明文規定:上朝時,衣冠不整是要判罪的。和珅心想:“劉羅鍋,我平時貪點、占點,你總是揪住不放。今天你朝服穿反了,我也不會放過你。”於是,他強忍住笑意,幸災樂禍地問道:“劉大人,你今天是怎麼啦?”

和珅這麼一問,群臣全都發現了劉墉反穿的朝服,不禁暗暗為他擔心。然而,劉墉依舊低著頭,不驚不詫,對和珅的話更是置若罔聞。

乾隆念及劉墉一向忠心耿耿,正直清廉,便壓住心裏的怒火,責備道:“劉愛卿,你看看你穿的朝服!去!穿好了再來見朕!”劉墉仿佛這時才恍然大悟。他馬上跑出太和殿,重新穿好了朝服進來。他跪奏乾隆道:“啟奏皇上,微臣確實不該反穿朝服,請皇上恕罪!微臣今日反穿朝服,大家一眼就看清楚了,但是,有人將禦道翻個麵,再稍加修飾,將翻修工程充作新工程,大肆貪汙,中飽私囊,這就不容易被眾人察覺了吧?”

劉墉說得這麼明顯,大家當然知道是在說誰,眼光齊刷刷地落在了和珅身上。和珅頓時臉色鐵青,惶惶不安地低下了頭。

乾隆吃了一驚,連忙追問:“劉愛卿,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我去看過了,禦道看上去是嶄新的,怎麼變成翻修的了?快將實情細細奏來。”劉墉回奏道:“萬歲明察!微臣最初也沒發現破綻,後來偶然間聽說這件事,便去現場查驗,發現禦道果真是用舊石板翻修的。至於更詳細的情況,還是請皇上問和大人吧。”

和珅見東窗事發,早已嚇得臉色鐵青。他不等皇上詢問,便趕緊跪在地上,奏道:“微臣該死,請皇上恕罪!微臣見舊石板翻個麵依然嶄新,不舍得丟棄,就將它翻麵雕刻後,再重新鋪上。”

乾隆頓時大怒:“大膽和珅,你竟敢欺騙朕!”

和珅早已嚇得雙腿發抖,他哆嗦著為自己辯解:“微臣該死!請皇上息怒!微臣實在是因為石板依舊可用,不舍得丟棄,才這麼做的!”

“那麼,修禦道總共花費多少銀子?”

“微臣還來不及稟報皇上,修禦道總共花去了一萬兩。”

“其餘九萬兩呢?”

“這……這……這幾天微臣正在做賬,正準備返還國庫。”和珅畢竟久居官場,這點應變能力還是有的。

乾隆皇帝怒火中燒,但是,想到和珅畢竟與自己情投意合,朝廷中有許多事都離不開他,隻得說道:“大膽和珅,竟敢欺君罔上!朕撤銷上次對你的獎賞,命你將一萬兩賞銀退回國庫,官降一級。朕命你立即按原來的方案重修禦道,至於已經花掉的那一萬兩工程款,由你自己填補!下不為例,否則將加倍懲罰!”和珅斂的財富可敵國,區區一萬兩算得了什麼?他見乾隆這麼處置,緊繃的心頓時鬆懈下來,連連叩頭謝罪,表示認罰。

紀曉嵐上前奏道:“皇上,劉大人參奏有功,理該受賞。”

乾隆皇帝對劉墉笑道:“劉愛卿參奏有功,的確應該受賞。朕賞劉愛卿朝服三件!不過,下次切不可反穿上朝。”

劉墉連忙叩謝說:“謝主隆恩!既然禦道之案已經弄清,微臣也就再沒有反穿朝服的理由了!”

林則徐智籌救災款

林則徐是我國清朝著名的愛國將領。他當廣東禁煙的欽差大臣時,不怕危險,不畏強權,積極施行禁煙運動,並領導了曆史上著名的虎門銷煙運動。他無論在什麼地方當官,都是愛民如子,時時刻刻將百姓的安樂放在自己的心上,因此是百姓心中的英雄。

林則徐任湖廣總督的時候,有一年,由於天氣大旱,太陽把肥沃的農田烤得都裂開了口子,許多河流已經幹涸得見底了,根本就沒有辦法種莊稼,以致這一年的米價貴得不得了,很多窮人根本就買不起米吃,好多人被餓死了。看到這種情況,林則徐的心裏十分著急。他將朝廷發給自己的錢全部拿出來去救濟那些受災的百姓,可是他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於是他就號召自己的下屬官員也將各自的錢拿出來救人,而那些口口聲聲同情災民的官員們卻不願意把自己的錢拿出來。他們一個個為自己找理由解釋:有的說自己的錢已經用完了,有的說自己的家裏也因為受災而沒有了糧食,自己都快沒飯吃了。就這樣,各種各樣的理由都有,就是沒有人肯出一分錢。

麵對這種情況,林則徐也沒有再多說什麼,他知道這些官員都是在跟自己裝窮,可是自己也不好強迫他們拿錢出來,看樣子隻能用其他辦法讓這些愛錢如命的家夥自己把錢拿出來才行。林則徐想了想之後,就對這些哭窮的官員們說:“看樣子大家都被這場天災害得不淺。既然是遭了天災,要想解決也隻能請老天爺幫忙才行了。這樣吧,兩天後是一個好日子,我決定沐浴齋戒兩天,然後親自登上祈雨台求雨。為了表示我們的誠意,這幾天也請大家一起齋戒。反正現在大家家裏都沒有什麼吃的,應該不存在什麼問題吧?你們就算有吃的,大概也隻是一些粗糧野菜之類的,所以齋戒兩日對你們而言一點困難也沒有,對吧?”那些地方官員聽林則徐這麼一說,隻好點著頭說:“是啊,大家現在能有一口粗茶淡飯吃就不錯了,難道還能有大魚大肉吃嗎?齋戒兩天根本不是問題。”林則徐笑著說:“好,既然這樣,那麼就請各位回去之後開始沐浴齋戒吧,兩天之後務必全部要去祈雨台求雨。如果有人不到,那麼求雨不成功的罪過就全部由這個沒有來的人負責,聽明白了嗎?”大家一起回答說“聽明白了”,於是林則徐就讓這些官員全部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