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慢慢地過去了,雪還是一直下著,楊時二人站在門外一動也不動,任憑雪花在自己的身上堆積著。程頤醒來的時候,門外的積雪已經快一尺深了。在知道二人的來意和剛才發生的事情之後,程頤非常感動,認為楊時二人的求學精神讓人佩服不已,有這種精神的人一定可以將自己的學識發揚光大,於是程頤十分爽快地將二人收在了自己的門下,並將自己所有的知識傾囊相授。

楊時經過刻苦的學習,最後成了名噪一時的理學大師,而他虛心求學的精神成了後人學習的榜樣。

多行不義必自斃

春秋時期,鄭國的國君鄭武公娶了申國國君的女兒薑氏為妻,兩年後薑氏給鄭武公生下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寤生,因為是難產,所以薑氏很不喜歡大兒子,小兒子叫共叔段,獨得母親的全部寵愛。

因為薑氏隻喜歡小兒子,所以在鄭武公在世的時候她就很想讓鄭武公將大兒子的太子資格給廢除掉,改立小兒子當太子,但都被鄭武公以大兒子沒有犯什麼錯誤不能改立的理由拒絕了。

後來,鄭武公去世後,大兒子寤生當上了鄭國的國君,曆史上稱他為鄭莊公。薑氏見大兒子當上了國君,認為自己的小兒子受了委屈,就叫鄭莊公將製這個地方封給共叔段當封地。鄭莊公很為難地說:“製是一個很險要的地方,弄不好會送命的,以前虢叔就是在那裏死掉的,我看弟弟去那裏不太好吧。不如您另選一個地方,隻要您吩咐我就一定照辦。”於是薑氏就要鄭莊公將京封給自己的小兒子,鄭莊公很爽快地答應了。

共叔段到了京這個地方之後,認為城池的規模太小,不夠氣派,於是就仗著自己有母親撐腰,擅自做主將京這個城池擴大了許多。消息傳回都城之後,鄭國的大夫祭仲對鄭莊公說:“聽說共叔段將京擴大了許多,這是很不妥當的。一個國家,除了都城之外,其他的城池範圍如果超過三百丈就會成為國家的禍根。按照規定,都城之外的城池建設規模,最大的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能超過五分之一,小的就不能超過九分之一,而現在共叔段在京卻把城池建得和國都的規模差不多,將來對大王很不利,請大王一定要小心啊。”鄭莊公聽了祭仲的話,很無奈地說:“我知道大夫說得很正確,可是這些都是我母親的主意,我有什麼辦法?”祭仲很嚴肅地說:“大王的母親溺愛小兒子共叔段,這是大家都很清楚的。為了小兒子的願望得到滿足,她會對大王提出更多的要求,哪裏還會有止境呢?大王如果不趁早做準備的話,將來一定會出現禍端的。要知道野草不加以控製都還要到處蔓延,更何況大王您的那位寶貝兄弟呢?”鄭莊公點點頭說:“我知道了,要知道壞事做多了,就一定會自取滅亡的,大夫你就等著看好了。”

過了一段時間,共叔段見鄭莊公沒有追究自己私自改建京城的事情,膽子就越來越大了,竟然悄悄通知鄭國西方和北方邊境上一些城池的官員,必須暗中服從自己的命令,不許接受鄭莊公的指令。這件事傳到國都後,大臣中另一名大夫公子呂認為情況很不妙,於是對鄭莊公說:“大王,常言說一個國家不能有兩個君主,現在您的弟弟竟然命令邊境上一些城池服從他的命令,這樣不就出現了一個國家兩個國君的情況了嗎?您到底打算怎麼辦呢?如果您打算將王位讓給您的弟弟,那麼我就去投奔共叔段;如果您沒有這樣的打算,那麼就請您立刻製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可是鄭莊公還是勸公子呂要有耐心,不要太著急,自己不用采取什麼行動,共叔段就會自作自受的。

又過了一段時間,共叔段看事情還是很平靜,就公然將邊境上的幾個城池劃歸自己管理,並開始修築城牆,囤積糧食,招兵買馬,擴充軍備,一副準備打仗的樣子。這時候公子呂更著急了,他告訴鄭莊公事情已經發展得越來越壞了,請鄭莊公趕緊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否則就一定會出事的,那時如果老百姓倒向共叔段一邊的話,對鄭莊公就太不利了。鄭莊公仍然不急不慢地說再等等,並告訴公子呂說,共叔段的這種行為是對國家不利、對親人不義、對國君不忠、對國民不仁,一定會讓老百姓反感的。他的野心越大,占的地盤越多,滅亡的日子也就越近了。

後來,共叔段認為自己一切都準備好了,就派人悄悄進都城找到母親薑氏,讓母親和自己裏應外合,廢除鄭莊公,自己登位當國君。而這位隻偏愛小兒子的母親居然答應了小兒子的荒唐無理的要求,準備廢除大兒子。鄭莊公知道他們的陰謀後,告訴公子呂,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了,可以發兵了。於是公子呂在鄭莊公的命令下,率領兩百乘戰車前去攻打京城。因為京城的百姓們對共叔段的行為十分不滿,所以根本不願意替共叔段賣命守城,共叔段很快就被公子呂打敗。共叔段隨後逃到了鄢城,公子呂率兵追到了鄢城。共叔段又逃往共地,公子呂仍然緊追不舍,共叔段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隻好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