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繽紛節日,了解民風民俗;學習傳統節日知識,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

春節

在中國,春節是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俗稱過年,包括除夕和正月初一兩天。除夕是舊年的最後一天,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關於春節的來曆,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很早以前,有一種怪獸,它生活在深山老林裏,經常發出“年!年!”的吼叫,因此人們管它叫“年獸”。年獸相貌猙獰,凶猛異常,而且胃口很大,無論是鼻涕蟲還是大活人,都照吃不誤。大家都談“年”色變,連它的名字也不敢輕易說出來。

每隔一段時間,年獸便會趁天黑從深山裏躥出來,摸進附近的村子裏找東西吃,經常有人被它吃掉。沒有被吃掉的人,則欣喜不已,感謝天地祖宗的保佑,而且鄰裏親友見麵後要互相道喜。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獸的活動規律,知道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便會躥到有人居住的地方吃人,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叫時,它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於是,每一年的最後一天,大家都非常擔心。每到除夕晚上,家家戶戶都提前做好晚飯,關好牲口棚,封住房子的前後門,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大家都不敢保證自己的安全,所以這頓飯置辦得很豐盛,全家老小圍坐在一起,表示和睦團圓的意思。吃飯前,必須祭祀祖先,祈求神靈保佑全家人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因為怕年獸襲擊,誰都不敢睡覺,隻好擠在火盆旁邊閑聊,說話壯膽,後來逐漸形成了除夕夜守歲的風俗。

有一年的除夕晚上,年獸照常躥到附近的村子裏,幾乎吃光了村子裏的人,隻有一家人和幾個小孩子平安無事。這一家人是一對新婚夫婦,剛成親不久,窗戶上還掛著紅布簾,身上的紅衣服還沒有脫。年獸躥到這裏,看到紅顏色的東西,馬上就跑開了。

還有幾個頑皮的小孩子,在院裏點了一堆竹子玩耍,火光燒得通紅,竹子燃燒後啪啪地爆響。年獸走到這裏,看見火光衝天,爆破聲四起,嚇得掉頭就跑。

此後,人們知道了年獸怕紅色、怕光亮、怕響聲,於是每年的除夕晚上,家家戶戶都在窗戶上貼紅紙,身上穿著紅顏色的衣服,房簷下掛上紅燈籠,到處敲鑼打鼓,燃放煙花爆竹。這樣一來,年獸就再也不敢來騷擾人們了。

但是,民間過年掛紅燈籠、貼紅紙、放鞭炮的習俗,卻一直流傳至今。隻不過,這種習俗已經成了喜慶、吉祥的象征。

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元宵節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按照民間的傳統風俗,在這天晚上,天上明月高懸,家家戶戶懸掛彩燈,人們吃完晚飯後,便出門觀燈、猜燈謎、吃元宵,合家團聚,其樂融融。

每年的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這個習俗,已經流傳了兩千多年,據說最早是在漢朝時出現的。當時,雄才偉略的漢武帝統治天下,他手下有位機智詼諧的大臣,名叫東方朔,元宵節的形成就與他有很大的關係。

一個冬天的早上,東方朔應漢武帝的邀請到禦花園去賞雪。剛進門,就發現有位宮女站在井邊,哭得十分傷心,似乎想跳井。東方朔慌忙上前,一把拉住宮女,問她有什麼事想不開要尋短見。

宮女哭哭啼啼地說,她叫元宵,進宮很久了,一直沒有機會見到家裏人,過春節的時候別人都一家團圓,自己卻孤孤單單,就更加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孝順父母,想一死了之。

東方朔非常同情她的遭遇,於是就向元宵保證,一定會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第二天,東方朔來到街上擺了一個攤子,替人占卦算命。大家因為仰慕他的大名,都爭著請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得到的答複都一樣,說正月十六日京城要發生火災,家家戶戶都有危險。很快,這個消息就傳開了。一時之間,長安城裏人心惶惶,議論紛紛。人們都到東方朔的卦攤上,詢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說:“正月十三傍晚,玉皇大帝命天上的火神爺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火燒長安。我不知道解災的方法,但我可以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你們去問問天子。他是天上的神仙轉世,一定有辦法解救大家。”說完,便扔下一張紅紙帖子,揚長而去。

百姓們拿著帖子,趕緊來到皇宮外,求侍衛將帖子送給皇帝看。不久之後,漢武帝拿到了帖子,隻見上麵寫著:“長安浩劫,火燒帝闕,十五大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向他請教破解之法。東方朔假裝想了一陣,說:“聽說火神爺最喜歡吃元宵,到正月十五的晚上,不如讓京城裏的家家戶戶都做元宵,一齊敬奉火神。再下令臣民一起在十五日晚上掛起紅燈籠,燃放鞭炮煙火,好像滿城都在燃燒一樣,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還要通知城外的百姓,晚上進城觀看花燈,雜在人群中,這樣才能消災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