彙聚經典食物,暢飲醇酒與香茶,享受饕餮盛宴,增加人們對飲食的認識,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增添生活的樂趣。
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是我國的第一名茶,素以“色綠、香鬱、味醇、形美”四絕著稱於世。其形光扁平直,色翠略黃似糙米色,滋味甘鮮醇和,香氣幽雅清高,湯色碧綠黃瑩,葉底細嫩成朵。主要有興奮、利尿、強心解痙、抑製動脈硬化等保健功效。
關於西湖龍井,民間流傳著這樣一段故事。
據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觀看鄉女采茶,體察民情。
這天,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茵茵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樂,也學著采了起來。剛采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後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後生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地趕回京城。
事實上,太後隻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裏不適,並沒有患什麼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隻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麼好東西。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後已經幹了,濃鬱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的。太後想嚐嚐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後麵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後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也不脹了。太後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藥。”乾隆皇帝見太後這麼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禦茶,每年采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後。
“茶中之美數龍井”,而龍井茶又尤以西湖龍井為最美。西湖龍井的傳說也很優美。清朝年間,乾隆帝六次南巡,先後四次駕臨龍井茶區看茶農采茶、製茶。傳說,這位嗜茶的長壽之君曾親自動手采茶。他把在胡公廟老龍井寺采的一些茶芽夾在書中帶回京城,獻給皇太後觀賞。太後看了被書夾扁了的茶芽甚是喜歡,並指定要這樣的貢茶。從此,龍井茶就保持了獨特的書簽外形。
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保存著這十八棵禦茶。到杭州的旅遊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一番,拍照留念。
楊貴妃與“貴妃雞”
“貴妃雞”是蘇州的一道名菜。它的做法是選用肥嫩的童子雞翅膀與香菇、淡菜、嫩筍、青椒一起燜燒而成。貴妃雞的特點是菜色鮮豔,綠、黑、白與乳黃相配,令人賞心悅目,吃起來既嫩又鮮,香味撲鼻,是少有的佳肴。
貴妃雞,從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得出來,一定與哪一位貴妃有淵源。事實也的確如此,這位貴妃不是別人,正是那位“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玉環。
1200多年前,正是唐明皇李隆基在位期間。李隆基做皇帝之初,任用姚崇、宋景治理國家,使唐朝社會經濟發展到最高峰,史稱“開元盛世”。但到了晚年,唐明皇日漸昏庸,唐朝的發展也從巔峰逐步下滑,而寵愛楊貴妃就是他晚年昏庸的重要表現。
楊玉環本來就是李隆基看中之後,才想方設法娶過來的,並將她封為貴妃。有了楊貴妃之後,唐明皇荒廢國事,整日與她尋歡作樂,把國家大事交給了李林甫、楊國忠等一幫奸臣。
有一天,唐明皇又與楊貴妃飲酒對歌,弄得神魂顛倒。他喝醉之後,連呼:“好酒呀,好酒!吃得痛快!”楊貴妃也癡迷神糊地叫道:“我要飛上天!”唐明皇因酒醉聽錯了,以為貴妃要吃“飛上天”,馬上讓太監命令禦膳房做出來。聽了皇帝的聖諭,廚師們麵麵相覷:他們從來沒說過有“飛上天”這道菜。但皇帝金口玉言,他能說出來,你就得做出來。眾禦廚們開動腦筋冥思苦想。有個廚師說,老鷹飛得高,大概就是“飛上天”吧!大家一聽,趕緊做了兩隻紅燒老鷹。可一嚐才發現,鷹肉是酸的!於是廚子們重新開動腦筋。在廚師中有一位蘇州的名廚,叫蘇空頭,他想到雞的肌胛肉最鮮嫩,把它拿來做“飛上天”肯定好吃。他把自己的想法對大家一說,眾人聽後,也認為隻好如此了。於是,廚子們手忙腳亂地找來幾隻童子雞,砍下它們的翅膀,與香菇、淡菜、筍片、青椒一起燜燒,“飛上天”就算做成了。大家一看此菜,色鮮味香,才定下心來。
太監將“飛上天”端到貴妃麵前,酒已醒的貴妃頓時眼亮起來。唐明皇也嚐了嚐,連聲讚歎,忙問太監是什麼菜。太監趕忙說,這就是陛下剛才點的“飛上天”呀。唐明皇此時才想起酒醉時下過的聖旨,不免尷尬。這時,正津津有味地在品嚐“飛上天”的楊貴妃說:“此菜色豔、肉嫩、味香,都與我楊貴妃相似,幹脆就叫它‘貴妃雞’吧!”唐明皇一聽,連聲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