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說:“行之有效的創新在一開始可能並不起眼。”而這不起眼的細節,往往就會造就創新的靈感,從而能讓一件簡單的事物有了一次超常規的突破,而這個突破很有可能讓這個社會發生大的變革。牛頓從蘋果落地這樣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件中,發現了萬有引力的存在,而如今沒有人否認得了這個定律給我們的社會所帶來的巨大變革。杜拉克認為,創新變革不是浮誇,它要做的隻是某件具體的事,有時隻是自己的一個簡單想法,就可以帶來巨大的利益。
我們都知道,幾十年前的日本還是一個小國,人口少、占地麵積小、經濟不發達,但日本如何能在戰後的五十多年迅速成長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呢?日本人甚至大多數的中國人都把此歸結為日本的一種精神。但深思熟慮後,我們就可以發現,是“細節”創新給日本帶來了變革,從而讓它一下子躋身世界經濟強國之列。不錯,也許在我們腦子中很難回想出過去幾十年日本有什麼大的革命性的發明,但是我們很容易就想到他們發明了方便麵,發明了卡拉OK,包括吃水果的調羹他們都設計成鋸齒狀便於切割……正是這些細微的發明,這些細節上的經營,讓他們有了如今的地位。可見,細節的每一點滴進步同樣能夠推動社會的發展,為社會帶來巨大的變革和效益。
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話,叫“魔鬼存在於細節之中”。為什麼細節會成為魔鬼的棲身之地呢?因為人們在工作和生活當中,經常會忽略細節的存在,從而讓魔鬼有機可乘,有時忽略了細節的存在,就不僅僅是讓你停滯不前了,有時甚至可以讓你倒退很多。在一些人的錯誤觀念裏,創新變革是始於宏偉的目標,終於備受矚目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不起眼的細節能成為製約創新變革的“魔鬼”。因此,我們必須意識到細節是創新之源,要想獲得創新,就必須明白“不擇小流方以成大海,不拒抔土方以成高山”的道理。
在我國,許多企業的領導在尋求創新變革時,不管在技術創新還是在管理創新方麵,總習慣於貪大求全,卻很少有“於細微處見精神”的細心和耐心。相反,成功的企業家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在談到創新時,卻說:“創新不等於高新,創新存在於企業的每一個細節之中。”事實上,海爾集團在細節上創新變革的案例可謂數不勝數,僅公司內部以員工命名的小發明和小創造每年就有幾十項之多,如“雲燕鏡子”、“曉玲扳手”、“啟明焊槍”、“秀鳳衝頭”等等。並且這些創新變革已在企業的生產、技術等方麵發揮出越來越明顯的作用,而這些創新變革在另一方麵又促進了員工的積極性,讓他們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