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聰明王子(3)(1 / 2)

“勤者學習可以獲得知識,閱曆能夠產生見解,智慧出於思考,三者都存在於頭腦中。誰擁有了以上三者,誰就是一個完人;如果一個人能夠懂得主是不可違抗的,那他的品德就是世人所不難比擬的。”

“你說的完全正確。那麼一位本來具有超人學識和智慧的學者,他的嗜好和周圍不良的環境會誘導他墮落嗎?”

“一個人再聰明再高尚,一旦被自己嗜好的周圍不良環境所誘惑,他也會墮落。就好比一隻凶猛的禿鷹,本來警惕性很高,總是在空中飛翔著,生怕被獵人捕獲。但是如果有一位獵人布下一張羅網,又在網中放一塊鮮肉作誘餌。”

“禿鷹明明看見那是一張網,可還是經不住鮮肉的誘惑,忘記了獵人張網的目的,也忘了其他同伴的下場,自然會不顧一切地翻身俯衝下來,自投羅網。一個真正有頭腦的人,碰到嗜好和環境的束縛,能憑理智和思考戰勝誘惑,精明的騎士遇到劣馬時總使用特別的騎術,不能一概而論,人在遇到迷惑時,也應三思而後行。精明的騎士終究能夠製服劣馬,因而充分利用理智的人也一定能戰勝誘惑。但對那些沒有理智的人來說,情況就大不一樣。他總是不知不覺地變成了俘虜,等到清醒時為時已晚,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你說的對,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那麼你認為在什麼情況下,知識才有用?理智才能戰勝誘惑?”

“如果知識、理智都無從插手。知識、理智永遠是有益而無害的,有一小部分知識、理智被用於應付最基本的生活和防止意外災禍,大部分的知識、理智都被用來為來世的幸福作準備。”

“人一生的大部分精力應該做些什麼事情呢?”“應該做正直善良、對人類有益的事情。”“如果一個人成天一心一意地做正直善良的事情,那麼還有時間獲取所必需的生活費用嗎?”“一天有24個小時,我們應該合理安排。其中一部分時間用於做事情,一部分時間用於祈禱、睡眠,一部分時間則要努力學習。沒有知識的人,他的世界就像一塊貧瘠的土地。莊稼是不會自己生長出來的,必須要在荒蕪的土地上開墾、耕種、澆灌,才能有豐收的果實。所以一個人,要熱愛學習,讓知識來充實自己,隻有心靈充實,理智才會開花結果。”

“什麼是不知其理的知識呢?”宰相希馬斯追問道。“除了人,一般禽獸的知覺,基本都是這樣的,它們整天吃喝睡覺,但它們並不知道為什麼要吃喝睡覺。”“你的回答顯明而貼切,我很滿意,那麼作為宰相,我該怎樣提防我的君主呢?”“別讓他接近你。”

“這不大可能,我是他的奴仆,一切都聽從他的指揮,因此不可能不讓他接近我。”

“他對你的統治,隻限於你當宰相時,隻要你盡到了宰相的義務,你和你的君主就是平等的。”

“那麼宰相對國王應盡的義務是什麼呢?”“兢兢業業地為國家工作,保守國家機密,如實向國王彙報情況,認真完成國王交代的事情,平時要與國王和睦相處,讓國王高興。”

“作為宰相,怎樣才能與國王和睦相處呢?”“作為宰相,應該能符合他的希望,如果你想提什麼要求,最好不要過分;一切都要有分寸,這些都做到了,你就一定很討他喜歡,你和他就能夠和睦相處。不過你不要因此而高抬自己,否則國王會不顧情麵地讓他遭受災難。”“那麼你認為宰相在國王麵前,如何做才算是恰如其分?”“傾聽別人的正確見解,認真完成國王交給你的事情。”“你的意思是說:宰相隻能做國王喜歡的事情,討國王歡喜,服從他的命令,這就是宰相應盡的義務。可是假如一個宰相非常不幸,遇上一個暴虐成性、作惡多端的國王,那這個宰相也要委屈自己,順從他的原意嗎?輔佐這樣的君主,難免會受到牽連,受到主的懲罰。如果勸他改掉惡習,做一些對人民有益的事,顯然不可能。聽之任之,不聞不問,甚至為虎作倀,這更是違背自己的良心。如果這樣的話,宰相也會同這位昏君一樣,受到國人的臭罵。你認為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宰相,你說的為虎作倀,指的是宰相同君王一起幹壞事。一個好的宰相,聰慧過人,如果他的君王命令他去做壞事,他不但不去做,還要婉言相勸,引導國王成為一位賢君,提醒他治國治民之心,告訴他國王的崇高品德是統治一個國家的有利工具,而且還要讓他明白,人的行為是會遭到因果報應的。如果這個君王非常聰明,那他一定會回心轉意,重新開始,做個公正無私的國王,這樣就再好不過了,否則,隻能離開他,找一個借口離開那個暴君,不要再回來。一走了之,再也不用盡宰相的義務了。”

“你能說說國王與百姓之間是否存在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嗎?”“當然存在,忠於國王,遵紀守法,為國捐軀,把國王要求而不違背主的事全部做好,感謝國王,這些都是百姓對國王應盡的義務;讓百姓的生命財產不受侵犯,尊重他們的感情,是國王對百姓不可推卸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