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天可汗憐憫我們的處境,設置官府衙門,收留撫養。”
李世民樂得滿麵生輝,設盛宴款待回紇等部落的使節,分別頒發賞賜,委任官職。並賜給各酋長璽書,派程咬金和薛仁貴前往各部落傳達聖旨。
中秋前後,關中盆地的景象格外美麗。金風送爽,天氣正好不冷不熱。在藍湛湛的穹宇下,渭河兩側呈階梯狀增高的山巒顯得低矮了,牛羊滿坡,黃熟的穀子、糜子、麻籽,發出陣陣誘人的香氣。靈動鮮活的斑斕色調和風光,好比一架五彩繽紛的錦屏,使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躊躇滿誌的李世民望著眼下的山水,心花怒放,神采飛揚,孩子般地露出了天真而滿足的笑容。他乘興來到甘泉宮,和臣僚們一起探幽訪古,談論興廢。甘泉宮原本是秦代的林光宮,秦二世胡亥建造,在池陽(今涇陽)縣西北的甘泉山上。漢武帝於建元元年擴大建築範圍,改名甘泉宮,周圍九十裏。還新建了高光宮、長定宮、竹宮、通天宮、迎風館、露寒館、儲胥館等,成為西漢皇室的避暑勝地。李世民觸景生情,撫今追昔,滔滔不絕地對群臣說:
“周邊部族與天地俱生,與中國帝王並列。他們製造禍端,開始於唐朝立國初年。朕隨便派出兩支偏師,便生擒頡利,剛剛實施長遠方略,就消滅了薛延陀。鐵勒都族十萬多戶,散處漠北,萬裏迢迢派遣使節請求內附,列入編戶齊民,一並改成州縣建製。開天辟地以來,委實前所未聞,應當遵循禮製上告祖廟,並且布告天下。”
“陛下以武功定天下,以文德綏海內,文武之道,各隨其時,得心應手,神武英明,空前絕後。”百官讚頌道。
“空前很難說,絕後更不可言。時勢在發展,後人必然要超過前人。”秋高氣爽,李世民心情愉快,禦駕至涇州,越過隴山,到達西瓦亭國家軍馬場,觀看放牧的軍馬。繼續北行至靈州,敕勒各俟斤(酋長)分別派遣使節前往靈州拜謁李世民,多達數千人。他們異口同聲地說:
“懇望天至尊當我們的天可汗,我們的子子孫孫永遠做天至尊的奴隸,供天可汗驅使。”
“不是做奴隸,而是做兄弟,做朋友。我們是友好邦交,世世代代和睦相處,互相交流經濟文化,互助合作,攜手共進,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天可汗萬歲,天可汗萬歲,天可汗萬萬歲!”李世民興高采烈,激動得思潮翻滾,揮毫潑墨,以詩記述此項盛事:“雪恥酬百王,除凶報千古。”公卿大臣請求在靈州刻石立碑,永作紀念。李世民允許。
車駕返回京都,李世民興猶未盡,賦詩《帝京篇》十首。寓情於景抒發政治情懷,氣魄宏大,意境高遠。開篇第一首詩說:
秦川雄帝宅,函穀壯皇居;綺殿千尋起,離宮百雉餘。連甍遙接漢,飛觀回淩虛;雲日隱層闕,風煙出綺疏。
年前,回紇首領吐迷度、仆骨首領歌濫拔延、多濫葛首領末、拔野古首領屈利失、同羅酋長時健啜、思結酋長烏碎,以及渾、斛薛、奚結、阿跌、契苾、白霄等部落酋長,一起進京朝覲。李世民在芳蘭殿大擺筵席,歡迎各部落首領和酋長,並命有關部司熱情相待,三天一大宴,一天一小宴,優禮有加。
李世民巡幸靈州返京,感受風寒,加之旅途勞頓,要在年前調養一下。於是下製規定:有關祭祀、奏章、外賓、軍事、禁衛、印信、驛站補給,以及五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或死罪,仍由自己裁決。朝廷其餘事務,都交由皇太子處理。大楊妃的熏風殿暫時成了他的療養場所、安樂窩。李世民對著銅鏡照了照,驀然發現:本人變得多麼蒼老了呀!原來黑漆般的頭發已夾雜著銀絲,強健的肌肉明顯鬆弛,臉上出現了絳色的瘢痕,額頭刻上了深深的皺紋。他不禁長長地歎了一口氣:
“歲月不由人。難怪近年來常感疲困,朕明顯地衰老嘍。”
“菜怕葉老,人怕心老。”大楊妃寬解說,“高士廉、房玄齡年逾古稀,精力還那麼旺盛。陛下跟他們比,正值英年,不算老,細心保養,很快可以恢複強健的體魄。”
“舅舅和親家也常常生病,撐得夠苦的啦。可是朝廷又少不了他們,一時還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接替。”
“長孫無忌、馬周和褚遂良都非常能幹,做事也盡職盡責哩。”“朕準備任命長孫無忌做檢校中書令,知尚書門下省事,幹脆把朝廷大權集中到他手上,讓他輔佐太子。褚遂良資曆尚淺,緩一緩,到時候再作調整。”
李世民住在熏風殿服藥養病,品茶弈棋,談天說地,偶爾還去禁苑跑跑馬,兜兜風,十分愜意,仿佛清清的泉水從心田上潺潺流過,滌蕩著困頓與煩惱。病情日見好轉,健康開始恢複。十二月二十五日,是李世民的生日。大楊妃把小楊妃、徐充容等妃嬪都召來了,長孫無忌和太子治,以及李道宗等皇親,也進宮祝賀萬歲的千秋節。李世民心中陡地泛出一股淒酸的感覺,歪著頭,臉龐像梅雨中的梅子一樣透著青灰色,嘴旁的兩道褶紋悸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