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鬆下談克服經營難關(2)(2 / 3)

總之,不景氣宛如一場狂風暴雨。暫時避一下,有時也是一種辦法。但經營企業卻不容你隻知躲避,即使自己不願意,最後也得勇敢地向前邁進。

在任何困境下,盡管被切身的痛苦所束縛,隻要鼓起勇氣,不斷拚命地奮鬥,自會產生智慧或機智。

如果自己沒有這種智慧,不妨請教前輩或同行。假如你誠懇地請教:“我遭遇了困難不知如何是好,請問您有沒有什麼好辦法?”那麼即使是競爭的對手,也可能樂於麵授機宜。鬆下先生過去就是這樣克服困難的。

因此,應付今天這種非常的局勢,必須先有“想退卻不許退”的心理準備。經營者應有這種覺悟,“盡最大努力,勇敢地向現實挑戰”。這可以說是戰勝困難的第一個步驟。

大家在不景氣下一籌莫展時,你仍有拓展事業的勇氣與能力,如果困境再繼續發展下去,將來就是你的天下了。

1957年,日本正處在不景氣的情況下,當時竹中工務店的竹中藤右衛門先生,正建設梅田大樓。完工時,鬆下也應邀出席慶祝酒會,席上與竹中先生見麵,才知道他是一位資深的經營前輩,使鬆下十分尊敬這位老先生。

在向他道喜之後,鬆下對他說:“如果再不景氣,將來就是貴公司的天下了。”鬆下說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一般商界在遇到不景氣時,往往是一籌莫展,可是竹中公司卻成了很出色的公司,而現在又完成了一棟新式大樓。盡管在不景氣的情況中,新的工程或生意仍一定會源源而來的。

竹中先生緊握著鬆下先生的手,很激動地說:“鬆下先生,你也了解其中的道理。”接著鬆下先生向他說:“是的,我也懂這個道理。因為你熱誠地對待顧客,又負責地管理工程,而你的工程師也能認真做事。這些我都很熟悉。所以在這不景氣的情況下,你的公司仍然有發展。我向你道賀就是這個意思。”竹中先生非常感激地向鬆下道謝。這時,鬆下先生深刻地覺得竹中先生實在是位深得經營訣竅的前輩,而能將竹中工務店,一手培養成現今這麼龐大的工程企業,實在是一位經營天才。

蔑視財富的人相當多,不過,懂得施舍財富的人卻無一人。

——[法]羅休夫柯

在景氣好的時候,實施經營改革,往往不是件容易的事。反而在不景氣時比較簡單,因為公司職員比較會聽話。一般人的心理總認為景氣這麼好,沒有什麼需要改革,所以不太理會會長的話。因此,在不景氣時,將計劃改革的方案,馬上付諸實施,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是有心的經營者,應善加考慮的一個改革方案。

誰都不希望出現不景氣的局麵,但我們必須去麵對它,所以我們不妨將不景氣當做“轉禍為福”的機會,而鬆下的構想是要抓住不景氣的時候,以促成事業的成長,至少也應借此機會實施改革,打好基礎,以便在不景氣消退時,獲得長足的進展。

鬆下先生認為,這是任何一個有心的經營者,都不該放棄的好機會。

由人到人才的路程並不是平坦的,一個人能克服困難,承擔壓力,才能成長為人才。

“人心”是不可思議的,在安逸的狀態中待久了,就會不知不覺地疏忽、懶散。所以有句話說“居安思危”,正是用來警惕我們。即使處在太平的日子裏,也要準備隨時麵對困難。常言雖是這麼說,但對於安逸的人們來說,就很難保持這種“思危”的心理。

所以,公司或商店對於人才的培育也是一樣。處在萬事俱備,事事順利的環境裏,不可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相反的,處於困境,又常被一些棘手的事情所困,這種情況下才容易使員工成長。

所謂困難的處境並不是指平常一些小挫折而言。而一個公司或商店在能順利發展的時候,也沒有必要故意去製造一些逆境。

因此鬆下認為,不景氣的時候,正是培育人才的大好時機。當然,遇到不景氣的時候,東西不好賣,貨款難收,公司的經營也陷入困境。但在這種情況下,不能隻是幹著急,應以積極的態度去麵對現實,最起碼這是一個教育員工和強化公司體製的大好機會。

愈是困難的時候愈能激發個人及公司的潛力,創造空前的業績。

曆史很清楚地告訴我們,無論是個人、團體或國家,當遭遇非常困難的情況時,若能明確把握困難所在,決心除去困難,恢複本來的麵目,進而謀求發展,從此決心去拚命努力,則定然會有偉大的成就。古諺說:“家貧出孝子,國亂識忠臣。”正是這種道理的寫照。

在社會太平的時期,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出偉大的成就,或奠定偉大的基礎,再優秀的人也無法充分做到,大家都容易享於安逸;然而一旦麵對非常大的困難時,即使不怎麼傑出的人,也會產生一種戰勝困難的決心、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