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下電器公司在過去每當遇到困難時,就會有某種新產品問世,這種例子不勝枚舉。由此我們可以堅信,愈是未曾有過的艱難局麵,愈是可供我們奠定未來空前發展的基礎。
一向認真經營的商店在不景氣中會更受重視,使顧客湧上門,忙不過來。
鬆下先生把“商人認為沒有所謂景氣好或壞這回事”當做經商的一種基本態度,隨時勉勵自己。
恩賜的東西是不牢靠的。凡是恩賜的東西,它就可能隨時被恩賜者收回。
——[法]大仲馬
因為,景氣好的時候,顧客的消費大量增加,甚至供不應求,經營不會出現問題。但是到了不景氣時。消費者會精打細算,比較到底哪一家商店的哪一種商品便宜。認真經營的商店生意會更好,親切的服務,店員善於熱情,商店的信譽都重新受到重視,顧客會自動地光臨。因此,這類商店,遇到不景氣時反而會更忙。
鬆下認為這是一個真理,必須在平時就徹底想通。這樣,在景氣好、生意忙時就仍會注意各種細節。
在景氣好而忙碌時,許多商店會忽略服務。例如,不願送貨而要求顧客自己來取貨,逃避麻煩的事情等。這麼做,等於放棄了為緊急狀況作準備的機會,到了不景氣時,就會不知所措。
生意絕不是一兩天的事,可能是你一輩子的事業,有些信譽好的商店甚至一代接一代地經營下去。所以,平時的表現很重要。如果常常為了景氣的好壞手忙腳亂、驚慌失措,就表示還沒有真正走上軌道。基於這種觀念,鬆下隨時提醒自己,不該認為有所謂景氣好壞之分。
鬆下認為,如果有這種觀念,在景氣不好的時候,也能找到突破低潮的道路。甚至景氣不好時,更會覺得有挑戰性、有樂趣。因為,你一定會專心認真地經營,自然較容易把握自己的方針。
如果一家公司持續多年順利地成長,反而更危險。因為多年之間一直順利,會造成鬆懈與大意。也許,某些公司不會有這種情況,這就要靠領導者的謹慎和努力,隨時提高警覺了。但這種公司,十家中頂多隻有一家,其他的九家,社長以及大家都會鬆懈下來。
這是極為自然的現象。不論哪一種人,如果每天都吃山珍海味,就不會覺得它珍貴。同樣的,如果一直順利,則往往容易苟且偷安。這就是人性的弱點。
這時候如果突然麵臨不景氣,就會不知所措。因此,每三年出現一次輕微的不景氣,每十年逢一次嚴重的不景氣,可能反而有益。
鬆下認為,重要的是不論景氣好壞,都要根據買賣的正道,規規矩矩地處理每一件事情。如果能切實地做到這點。那麼景氣好固然可喜,不景氣更是一種轉機。
經濟不景氣來臨時,正是考驗經營者的決斷力、眼光和膽識的時候。
在公司不景氣的時候,經營者首先要想到:“停頓不過隻是一時的現象,反而可借此機會整頓公司,對該修理的機器也著手去修。”以這種態度處理,公司絕不會衰退,反而可乘此機會發展起來。
當陷入停頓時,覺得讓員工閑著是一種浪費的想法似乎也有它的道理。但是如果為了避免浪費所雇用員工的薪金,而匆匆地做起生意來的話,往往會蒙受無法挽回的損失。
經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想在沒有機會時,好好儲蓄實力,等待再出發的時機來到,這是很重要的心態。
隻要堅定意誌,冷靜思考,不景氣就會變成改善企業體質的最好機會。
1964到1965年之間,經濟界遭遇了空前的不景氣。不巧,那時鬆下公司負責銷售的營業部部長,因病停職,其他的幹部也都因自己的工作很忙,無法兼顧。當時已退到幕後擔任會長(名譽董事長)的鬆下先生,不得已決定暫時代理營業部部長。
道德和才藝是遠勝於富貴的資產。
——[英]莎士比亞
於是,一麵聽取經銷商的反應,一麵和公司各部門商量,檢討公司的銷售製度,擬出幾個改革方案,積極推行。結果,它竟然發生很大的效果,公司與經銷商因此獲得很大的發展。
現在回想當時所以成功,切題的改革內容是原因之一,但是還有一個更大的因素,明白地說就是不景氣。
為什麼呢?假定景氣好,萬事順利的話,經營者就不會突發奇想,要去代理營業部部長,大概滿足現狀的可能性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