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賈願帶有考核意思的問話,諸葛亮微微一笑,從容不迫,朗朗言道:“主公的決定很英明。我軍連續數年以來,北抗辛蠻、刺塔;南擊紅巾餘黨;西進京城破董猛;東渡大洋剿水寇,將士們南征北戰,早已疲憊不堪,若此時舉疲憊之師遠征袁丁,即便是勝,也是慘勝,亮以為此不可取。”
話鋒一轉,諸葛亮繼續說道:“休養生息雖為良策,然必須要有相應對的法度來支撐,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亮以為,主公應破除舊有的一些律法,製定順應時勢的新法,讓治下百姓們有法可依,軍中將士有法恪守,這樣一來,軍中府中秩序井然,上下一心,數年之後則大事可期。”
說實話,開始的時候,一些將官對諸葛亮禮敬,完全是看在元起的麵子上,認為年紀輕輕的諸葛亮縱使天縱奇才,但畢竟年紀還小,尚不足以托付重任。沒想到諸葛亮一席話說下來,有理有據且見解獨到,讓原本心中不服的將官們逐漸收起了輕視之心,認真地聽著諸葛亮的分析:
“至於開辦學院之事,這個提議雖好,但實施起來卻頗有難度。眾所周知,當今世上最好的學府莫過於鹿門山學院了,水鏡先生和吾師龐德公兩位高士坐鎮鹿門山,天下名士,無不仰慕,主公若想開辦學院,至少也要找幾位名動天下的鴻儒來鎮場,才能和鹿門山學院一爭高下,否則的話,吸引那些寒門士子前來潛心修習就會有難度.”
頓了一頓,諸葛亮繼續說道:“不過,主公廣招寒門士子和普通百姓入學,教授他們各種技藝,讓他們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對主公從心底生出感恩之情,待他們學業有成,擇其中佼佼者錄用,分派到各個郡縣和軍中做官,這一點,亮十分認同。天下奇人異士何其多?許多頗具天賦之人,隻因家室窮困,最終導致碌碌無為。主公現在給他們一個機會,他們學業有成之後,必定殫精竭慮以報主公培養、知遇之恩。此不但可以解決我軍現在中下層官員奇缺的窘境,說不定,還可以發掘出一些可堪重用的棟梁之才出來。”
說道這裏,諸葛亮眉頭一皺,又說道:“先前亮曾言,開辦學院之事困難重重也在於此。主公越過世家豪門,給了寒門士子一條康莊大路走,那麼最後,必然導致那些士族無路可走,試想,大批天下寒士都被主公收攏,那些世家望族又怎肯甘休,必群起而攻我?所以,開辦學院之事,主公還要慎重考量,要麼就不辦,要辦就要文武並進,徹底壓製士族門閥。”
緩緩吐出一口氣,諸葛亮又道:“至於數年之後,我軍休養生息之後又該何去何從,亮在來時的路上亦曾反複推敲。亮以為,方今天下,諸侯並起,現在主公元氣大損,其他諸侯必定趁機擴充實力。陳留宇宮照烈,實為當代梟雄,他必然會將陳留潁川等地連成一片,進而圖謀兗、豫,此人,乃是主公亦敵亦友之勁敵;河北袁丁,雖因伏擊主公之事,名聲大損,但其畢竟家室深厚,門生故吏遍天下,天子也不可能真的把他怎麼樣,因此,袁丁的實力並沒有下降多少,他會在這一段時間內,鯨吞冀、青,並且虎視徐州,此人,是主公以後進軍中原的第一道考驗,我軍應當把他放在首要目標之上,時刻注意他的動向。”
“除此二人之外,江東孫氏世代英豪,江東又是人傑地靈,人才輩出之地,孫氏久後必為一方霸主。不過主公與孫氏淵源深厚,幽、並與江東之間,又隔著整個中原,因此,主公和孫氏短時間內將無利益衝突,可以和孫氏結為聯盟,在江海之間用船隻互通往來。以為犄角之勢。”
“剩餘的荊州元表乃是守城之主,胸無大誌;益州元璋,昏庸暗弱,必不能長久;南陽袁白,為人刻薄,全無人主之姿……凡此種種,皆非主公敵手,不消數年,這些人中必然會滅亡大半。”
“假設亮以上種種判斷皆已成真,天下之勢則漸趨明朗,主公可兵分兩路,主公自引一軍南下征討袁丁,將冀、青兩州納入治下,則退可自保無虞,進可虎視中原;再派一上將北上,清剿辛蠻、刺塔、鮮卑及餘扶等異族,然後施以教化,令其或遷居內地,或恪守漢律,則我軍北疆無憂,可安心以向天下矣。”
至此,諸葛亮已經把心中所想,全部說了出來。整個大堂之內頓時鴉雀無聲,安靜的落針可聞。良久之後,元起方才在諸葛亮構想的宏圖中清醒過來,舉起雙手,慢慢的鼓起了掌。隨著元起的鼓掌,其餘文武們也都欽佩的站起身來,向著諸葛亮撫掌,熱烈的掌聲經久不絕。
賈願笑嗬嗬的說道:“恭喜主公再得一大才。”元起哈哈大笑道:“孔明之言,諸君覺得如何?”
因為諸葛亮的一番話,讓元起識人之明的名聲,再上了一個新台階。諸葛亮也因此正式確定了元起麾下第一能臣的地位。其大局觀的洞察和細節上的微控,都足以讓其他人心悅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