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2月13日,農曆癸亥年春節。在北京,居民每人可以購買春節供應的江米1斤、花生油4兩、魚2斤、富強粉3斤。和標準粉相比,富強粉麵筋含量高,精細,雜質少。
春節期間,一年一度的春節環城跑在北京舉行,從1956年開始,這已經是第20屆了。春節環城跑強調參與性,參賽選手大多是普通市民,還有一些是在北京工作學習的外國人。
比賽結束,一位日本留學生和一位北京高中女學生分獲男女冠軍。獎品有當時流行的運動鞋、最新生產的運動服,還有毛巾和暖壺。
廣州城裏,到處都能聽見抒情女中音沈小岑剛剛唱紅的歌曲《請到天涯海角來》。春節期間,人們還忙著去商店搶購腈綸的開衫。
大年初一,很多拖家攜口的廣州市民圍聚在白天鵝賓館門前。
春節前7天,白天鵝賓館正式開張營業。白天鵝賓館是港商霍英東和廣東省政府合資建設,樓高28層,有800多間客房,是當時廣州最高最大,也是最高級的五星級賓館。當時,高級賓館很少對普通百姓開放,白天鵝賓館成為第一家對所有人開放的五星級賓館。
20年後,當白天鵝賓館收歸國有的時候,《新快報》的記者采訪了一些見證人,老廣州人李先生回憶說:“當時很驚詫,那個叫‘故鄉水’的室內瀑布怎能天天有水?賓館的地板怎麼光滑得可以照鏡子?簡直就像到了天堂。”
除夕晚上,33歲的相聲演員薑昆沒有回家吃年夜飯。上一年年底,薑昆認識了中央電視台的導演黃一鶴,黃一鶴邀請他參加正在籌辦的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在晚會上表演節目,並且做主持。
晚上8點,人們在電視上看到了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
1983年以前,中央電視台每年也舉行春節晚會,但隻是一般性的聯歡。黃一鶴告訴薑昆,他準備把晚會搞成茶座形式,而且要現場直播。薑昆回憶說:“大家目標就是一個:搞一台最像樣的,中央電視台從來沒有過的春節聯歡晚會。”
在晚會的節目單上,能看到當時的許多明星,如歌唱演員李穀一、胡鬆華、蔣大為、郭蘭英,電影演員嚴順開、斯琴高娃,相聲演員侯耀文、李文華,魔術師選的是中國雜技團的秦鳴曉、姚金芬夫婦。
為了播出子時撞鍾,春節晚會一直持續到晚上12點,共5個多小時,中央電視台也第一次在午夜之後播出節目,這次晚會也是當時時間最長的一屆晚會。
此外,春節晚會還設立了熱線電話,觀眾可以打電話進行猜謎、點播,並有獎勵。獎品有圓珠筆、自動鉛筆、簽字筆、文娛手冊和筆記本。
據統計,全國有電視的地方幾乎都完整地收看了春節晚會。從此,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成為大年夜必不可少的固定節目,同時它也造就了無數藝人的大紅大紫。薑昆後來成為春節晚會的常客。
1998年,他在自傳《笑麵人生》中回憶說:“……成功是成功,但是就是過了幾個月後,我們還是沒有預料到這台晚會會在今後的十幾年裏,那麼紅火,那麼重要,一直伴隨著中國人民,和他們最主要的節日—春節。”
春節期間,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在安徽嘉山縣拍攝紀錄片《春風從這裏吹起》。在攝影師的鏡頭裏,嘉山的集市上,各種生活物資,琳琅滿目。五顏六色的日用品,高檔的綢緞、毛呢、衣服和鞋子等商品,正在進入廣大農村。中國的農民並不是樸素到不想打扮自己,隻是因為原先沒有錢。有了錢,他們也很會裝點自己的生活。
國家統計局的調查表明,自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之後,農民人均純收入在4年內增加了一倍,上一年農民的總收入增加了186億元。嘉山縣銀行裏的存款從1978年的38萬元,增加到這一年的539萬元。集市中,拖拉機是引人注目的商品。農民說,買拖拉機比買牛合算,又不用天天喂,農閑時搞點兒運輸,一兩年就把錢撈回來了。紀錄片《春風從這裏吹起》想向觀眾傳達的信息是,富裕後的農民,購買力明顯增強。
鄉村裏,高音喇叭的聲音漸漸消沉,五六十年代的四大件之一—收音機開始普及。人們除了從收音機裏了解國家大事,還熱衷於收聽評書演員劉蘭芳播講的《嶽飛傳》。
《嶽飛傳》是4年前劉蘭芳改編成的,從1979年開始,全國有60多個電台不斷播出這部長篇評書。劉蘭芳因此一舉成名。一篇文章很形象地描述了當時劉蘭芳評書受歡迎的程度,一名叫紫珊的聽眾說:“有一次,聽評書中間,弟弟要上廁所,就毫不客氣地將收音機拿到衛生間去,我們一家人隻得都走到廁所旁邊去,靠著廁所的門繼續聽。”
1983年春節後,劉蘭芳成立了自己的演出隊,開始在全國各地巡演。劉蘭芳至今還記得一次去山村演出的經曆:“那次到村裏是5角錢一張票,結果附近幾個村子的人全都來了,騎著驢趕著馬車的,漫山遍野的全是人,把我包在中間。演出結束後一數錢,竟賣出了10萬元的票。那是我終生不能忘記的。”
此時,在一些人家裏,收音機的地位正漸漸被電視機取代。流行商品排名中,收音機排第11位,而電視機高居榜首。
4年前,國家提高了電視機的生產量。一份對上海757戶家庭的調查顯示,擁有電視機的達到577戶。電視機的品牌也很多,有熊貓牌、金星牌、飛躍牌、北京牌和福日牌等。雖然大多還是黑白電視,但電視已經逐漸走入普通百姓的家庭。隨著電視機的增多,電視節目也日益豐富。
這一年,27歲的陳寶國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電視劇《赤橙黃綠青藍紫》。電視劇《赤橙黃綠青藍紫》講述了在國有工廠改革進程中,青年司機劉思佳,對企業改革有自己的想法,卻不被人理解的故事。
後來,原黨辦秘書解淨和劉思佳等人攜手改進工廠製度,最終得到領導的認同。
6年前,陳寶國從工廠考入中央戲劇學院,雖然出演了幾部電影和話劇,但並未出名。他後來這樣回憶那時的狀態:“……那時候不計票房,我也不知道,我覺得好像陳寶國這個演員要拍沒了。這個時候,我選擇了拍電視劇。”
3月,由觀眾票選的第一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在昆明頒發,陳寶國因為成功塑造了劉思佳這個形象,獲得金鷹獎優秀男演員獎。
同時獲得金鷹獎優秀男演員獎的還有電視劇《蹉跎歲月》中柯必舟的飾演者郭旭新、電視劇《武鬆》中武鬆的飾演者祝延平。《赤橙黃綠青藍紫》、《蹉跎歲月》和《武鬆》還分別獲得了優秀電視劇獎。
優秀女演員獎的獲得者是《蹉跎歲月》中杜見春的扮演者肖雄、《上海屋簷下》中楊彩玉的扮演者秦怡和《第五家鄰居》中京京媽的扮演者王馥荔。
在電視屏幕上,港台電視劇《霍元甲》第一次在大陸亮相。電視劇《霍元甲》演繹了民間武師霍元甲的一生。民國初年,山河破碎,民不聊生,霍元甲決心練武強身,報國救國。他後來多次擊敗外國拳師,並成立精武館,提倡健身強國、振興中華。電視劇播出後,主題曲《萬裏長城永不倒》很快深入人心。片中霍元甲和徒弟陳真所剪的前麵有劉海、後麵長及脖子的發型開始在年輕人中流行。
1982年,中國出生人口達到2300萬,比1981年增加近400萬,為7年來最多。就在這一年,計劃生育政策被中國政府確定為“基本國策”,寫入了新憲法。政策規定,城市中,一個家庭隻能要一個孩子,農村最多要兩個孩子。
1983年,中國開始全麵加大計劃生育力度,嚴格控製第二胎,一些人開始為生女孩擔憂,一些家庭為了延續“香火”,開始遺棄女嬰,甚至溺斃女嬰。
9月,全國第五次婦女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新當選的婦聯主席康克清在發言中說,要全力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大會還產生了新時期的婦女口號:“自尊、自愛、自重、自強”。
婦女大會召開期間,代表們的裝扮大都是藍褲子、白上衣、梳短發。隻有兩個人的裝束比較特別,一個是評書演員劉蘭芳,燙著短發,另一個是一位空中乘務員,留著披肩的長發。
此時,要想當上一個空中乘務員,需要從內科到外科做全麵檢查,需要經過嚴格的政治審查,在嚴格的培訓中,還會再淘汰一些人。
從這一年《人民日報》上刊登的民航航班表可以看到,國際航線有20條,國內航線148條,開通航線的隻有少數城市。此外,乘坐飛機還必須是團處級以上幹部,需要持有單位的介紹信。
當時,許多人還不太習慣空中旅行。剛剛當上中國民航空中乘務員的劉淑娟清楚地記得自己飛上藍天後的經曆:“那時飛機特別顛簸,所有的乘客都忍不住在嘔吐,我也在吐。但我得忍著,先一個清潔袋一個清潔袋地遞給旅客,然後直接拿著盆收,最後我自己才能吐。”
這一時期,國內的空中乘務員幾乎全部都是女性,人們親切地稱呼她們為“空姐”。
藍天上飛機數量很少,馬路上汽車的種類也很少。在北京,最常見的汽車是已經投產近20年的國產吉普車—北京212。一些普通幹部出門辦事,坐的大多是這種吉普車。
這一年,美籍華人沈堅白再一次從美國飛到中國,他是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聘請的高級訪華顧問。沈堅白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1973年中美關係緩和後,他頻繁回到中國探親、講學。看到北京的汽車狀況,他產生了為中國和美國的汽車公司牽線合資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