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空公司的總經理孫仲理這樣解釋招收空嫂的原因:“隨著公司的發展,對空姐的需求越來越大,後來考慮從紡織女工中來選,她們經曆過比較艱苦的工作環境,她們的敬業精神和對生活的理解要更好。”
空嫂們上崗前進行了各方麵的培訓,有些培訓程序甚至比空姐還要嚴格。由於文化底子差,學英語成為這批空嫂最大的難題。
周慧祺也在課堂上陷入窘境,她原來是上海中華第一棉紡針織廠幼兒園的老師。和廠裏其他4000名員工一樣,她也麵臨著下崗的問題。周慧祺回憶道:“還好當時決定去了,因為半年後幼兒園就沒了。老同事都很羨慕我,他們後來有的去供應科管輔料,有的去往門市部做銷售,現在收入大多是1000出頭。”
1995年7月,未來的空嫂們以平均85.3分的成績通過十幾門功課的考試,領到了登機證,從紡織女工轉變成了空嫂。
另外一位空嫂朱躍華在離開自己的單位—上棉十四廠時,全廠人為她送行,廠裏還特意為她拉響了廠鈴。36歲的朱躍華此前是上棉十四廠布機車間的擋車工,是18名入選空嫂中年齡最大的一個。年輕時的她,夢想當一名芭蕾舞演員。她在接受采訪時說:“跳芭蕾展示的是美麗的舞姿,而當空嫂展示的是美麗的微笑和優質的服務,同樣是展示美,一定能找到共通之處。”
今天,這18位空嫂中有16人取得乘務員A照,可以承擔國際航線的飛行任務,有6位空嫂還當上了乘務長。空嫂成為上海航空公司的一個服務品牌。
9月,北京已經進入初秋,京城東北角上的706工廠,來了幾個做雕塑的人。39歲的中央美術學院雕塑係副主任隋建國正在為製作盧溝橋雕塑群尋找更大的室內空間。
在706工廠,隋建國找到了合適的場所。他後來回憶說:“我們當時看到有很多閑置庫房,鐵跡斑斑的大門,裏麵堆放著積滿灰塵的工具與雜物。房屋高聳、寬敞,屋頂設計為相連的半弧形狀,排列簡潔而有序;這兒建築風格的簡練、樸實與講求實用,讓我很滿意。”
隨後,隋建國帶著他的學生,以每天每平方米3角的租金,租用了一個3000多平方米的倉庫,開始自己的創作。
緊鄰706工廠旁邊的798工廠,原本是一個大型軍工企業,這裏的廠房是典型的“包豪斯”建築風格,全部由當年的民主德國設計、施工。但是,在改革的進程中,企業一度陷入困境。
從1995年夏天開始,一些藝術家紛紛效仿隋建國,開始在798租起廠房,建造自己的藝術工作室。今天,人們習慣把這片廠區稱作“798”大山子藝術區。
當藝術家們在北京東北郊找到安靜的創作環境時,京城的東南角卻顯得熱鬧非凡。3年前,潘家園附近的下崗工人選擇在馬路邊擺攤。後來,買賣古玩、工藝品的商販也相中此地,大批遷移過來。
潘家園成為京城一個古玩商淘寶的地方。
剛過不惑之年的馬未都也是一個經常流連於潘家園的淘寶人。
馬未都下過鄉,插過隊,編過文學期刊,做過電視劇的編劇。1995年,他辭去公職,專心從事收藏。
早在10年前,馬未都就迷上了收藏。那個時候,社會還處於計劃經濟時代,一些人賣掉了家裏的瓷器字畫,去買電視冰箱;還有些人賣掉了紅木家具,去買大衣櫃和電鍍椅。而大多的玩家正是在這個時候收購了這些老古董,淘到了第一桶金,馬未都正是其中的一位。
1995年,潘家園古玩市場成為京城最大規模的古玩市場。從那一年開始,馬未都逐漸擁有了上千件珍稀古玩,他後來這樣說:“一個人對某樣東西可以達成判斷,主要是對它熟悉。古玩不是沒有規律的,看多了也就琢磨出規律來了。”
一年多後,在北京市宣武區琉璃廠附近,馬未都的博物館正式建成,取名觀複古典藝術博物館,其中“觀複”是看了又看的意思。
上一年,首屆全國足球甲級A組聯賽揭幕,這標誌著足球改革的全麵推開。中央電視台出價1000萬元購買了聯賽的轉播權。聯賽開始後,空前火爆。
11月5日,在海風的吹拂下,上海涼氣漸濃。人民路上的大屏幕前,卻擠滿了看電視直播的人。在虹口體育場,上海申花足球隊和山東濟南泰山隊的比賽正在進行,隻要獲勝,上海申花隊將穩獲冠軍。
這一天,隊員祁宏在比賽中獨中兩元,成為本隊的最大功臣。
上海隊在主場3∶1戰勝山東,提前兩輪獲得冠軍。這一年,上海申花隊創造了“10連勝”,從而締造了上海足球的神話。徐根寶、範誌毅、謝暉成為當年最耀眼的城市英雄。
足球記者李承鵬後來在文章《甲A十年歡》中這樣記述當時的情形:“女孩子們流著淚發出尖利的嘯聲,呼喊著球員的名字:範誌毅、祁宏……觀眾點燃了手中的打火機,照亮了虹口體育場。”
1995年,到現場觀看甲A足球聯賽的觀眾已達到314萬人次,平均每場觀眾超過2萬餘人。足球聯賽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許多城市出現了球迷協會組織。
這一年,最火爆的球市在四川成都。四川球迷曾包機、包船、包火車,到異地為四川隊助威。被譽為“王管”的四川全興隊領隊王茂俊是當時四川球迷的組織者。他曾經回憶道:“當年除了足球,我的生活裏沒有其他的話題。平時的工作就是看球,剩餘的時間是侃球,甚至說的夢話,都是足球。”
但是,四川全興隊1995年的戰績並不理想,聯賽結束前3輪,他們不得不為保級而戰。9月,球迷們已經喊出了“保衛成都”的口號。
11月中旬,很多球迷帶著行軍床,在體育中心的售票窗口排了兩天兩夜的隊,希望買到一張球票。11月15日這一天,能容納41041人的成都市體育中心湧進了6萬觀眾。四川全興足球隊需要戰勝八一足球隊,才能成功保級。
比賽中,場麵一直僵持,在80多分鍾時,四川隊高中鋒翟飆接隊友的傳中後躍起,頭球破門。1∶0的結果使得四川隊保級成功。
記者李承鵬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成千上萬的人擁擠在成都市最繁華的人民南路……球迷湧向了八一隊下榻的珠峰賓館,整晚上都有人站在賓館的大門口翻來覆去地高喊著五個字:謝謝解放軍……”
10年後,四川足球隊解散,王茂俊專門寫了一篇文章,標題是“10年前,我們都曾經像花兒一樣開過”。
和足球迷不同,籃球迷的喜悅來自美國。芝加哥公牛隊的球員喬丹宣布重歸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喬丹能在罰球線起跳扣籃,這是一個很少有人能夠完成的動作,他因此被譽為“空中飛人”。從1991年開始,他率領芝加哥公牛隊,連續獲得3屆NBA聯賽總冠軍。兩年前,父親突然遇害,30歲的喬丹宣布退出籃壇。他表示,自己已不需要再在籃球上證明什麼了:發生了那麼多事情,讓我覺得心裏很疲憊。我肩負重任,在心頭我累壞了,那些期待……我的心真是累壞了。
喬丹的退役,使以他為廣告宣傳主角的公司損失巨大,耐克公司股票下跌了75個百分點,芝加哥食品公司股票下跌十多個百分點。
喬丹的籃球生涯僅僅停頓了兩年。1995年3月18日,喬丹重新回歸公牛隊。他的回歸,使許多球迷重新回到了籃球場和電視機前。
從1995年開始,喬丹帶領球隊,繼續上演NBA的神話,完成第二個三連冠,建立了公牛王朝。
在美國,74歲的張愛玲在中秋前夕去世。據報案的伊夫蕾夫人稱:“一位體態瘦小,身著赫紅色旗袍的華裔老太太,十分安靜地躺在空曠的大廳中一張相當精美的地毯上。”
張愛玲出身名門,曾外祖父李鴻章是清末重臣。20世紀40年代初,張愛玲開始創作小說。1952年,張愛玲離開中國,定居大洋彼岸。20世紀80年代,張愛玲重新出現在文學評論家的筆下。她的去世,使她的作品由學者研究走向普通大眾。在書店裏,張愛玲的作品開始占據顯著的位置,多次登上暢銷書排行榜。
張愛玲的小說都是以上海和香港為背景,描摹都市生活裏的世態炎涼。很多人通過張愛玲的小說和文章,了解到舊上海的另一麵。
1995年,導演張藝謀拍攝了一部舊上海題材的電影《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影片以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灘為背景,展示了上海幫會之間錯綜複雜的鬥爭。其中,鞏俐扮演了舞女小金寶,對著老式麥克風唱出二三十年代的酒吧小調《假惺惺》,影片中還用了大量的篇幅來展示舊上海歌舞廳的奢靡與豪華。在當年,《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的票房位列第三。
同一時期,導演陳凱歌拍攝的電影《風月》,畫家陳逸飛拍攝的電影《人約黃昏》,也把鏡頭對準了舊上海。有影評人發表評論說:“當時光即將進入21世紀的時候,懷舊之風日漸盛行。”
10年以後,台灣歌手黃舒駿演唱了一首歌曲《改變1995》,沉澱出一代人對1995年的文化記憶。這首歌在最後唱道:
世界不斷地改變改變,我的心思卻不願離開從前。時間不停地走遠走遠,我的記憶卻停在,卻停在那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