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被形容為信息高速通道,但等待幾乎是每個網民最初記憶中的關鍵詞。如果要下載一張照片,花費的時間至少是三四分鍾,有時候甚至要15分鍾。一些人甚至覺得浪費時間而拒絕了互聯網,當時的人們不會想到,互聯網將在未來的十幾年徹底改變中國人的生活。
2004年6月,中國上網人數達到8700萬人。也是在這一年,瀛海威因經營問題,被北京市工商局注銷。張樹新後來說:“……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做了一件正確的事。那就是一段個人經曆,失敗和成功都是個人財富。時代恰好需要在這個時候有人來扮演一個角色,而我剛好碰上了。”
在世界科技日新月異,財富日漸增長的同時,不安的因素也在持續增加。
3月20日,日本奧姆真理教製造了東京地鐵沙林毒氣攻擊事件,造成12人死亡及上百人受傷;4月19日,美國俄克拉何馬州聯邦大樓發生爆炸案,造成168人死亡;6月29日,韓國三豐百貨大樓倒塌,造成501人死亡,937人受傷。
5月,對中國體育來說,是收獲的季節。在瑞士洛桑,中國羽毛球隊以3∶1擊敗世界勁旅印度尼西亞隊,實現了中國羽毛球隊曆史性的突破,第一次捧回了象征世界羽毛球整體實力的蘇迪曼杯。
在韓國漢城(現名首爾),中國圍棋棋手馬曉春以3∶1戰勝另一位中國棋手聶衛平,奪得第6屆“東洋證券杯”世界圍棋錦標賽桂冠。馬曉春成為中國圍棋史上第一位世界冠軍。
6年前的第40屆世乒賽上,瑞典男隊把中國軍團趕下男子團體冠軍的寶座,並在接下來的幾屆比賽中實現三連冠。這一次,中國乒乓球男隊決心要在家門口奪冠。
5月初,第43屆世乒賽在天津舉行,到5月8日之前,中國隊已經奪得6項冠軍,隻剩下最關鍵的男子團體賽,決賽中中國隊和瑞典隊之間將上演巔峰對決。
《中國體育報》的女記者夏娃為我們描繪了決戰前6小時中國乒乓球男隊的情形:
13:00,在電梯間裏一位帶證件的保安人員說,蔡振華在6樓過道裏走到今天淩晨3點。
13:30,蔡振華宣布開會,他麵露笑容。
14:00,詳細布置技戰術,先看瓦爾德內爾發球專輯。馬文革、王濤、丁鬆、劉國梁的眼睛始終不離電視屏幕。
15:00,丁鬆在房間裏粘球板,他還不知道自己今晚上不上。
17:00,中國代表團團長李富榮宣布中瑞決賽上場隊員名單,王濤打第一盤,馬文革打第二盤,第三盤單打丁鬆上。
19:00,中國男隊期待已久的奪杯之戰打響了。
這場比賽雙方實力相當,打得難解難分。一開局王濤對瓦爾德內爾,便以1∶2失手。第二盤馬文革對佩爾森,在領先狀態下反以22∶24輸掉一局,但他連贏兩局,拚下1分。第三盤,中國隊的奇兵丁鬆出場,他以削攻結合的打法,靠發球、削球的旋轉變化取得主動,伺機削中反攻,在卡爾鬆身上取得了1分。第四盤馬文革卻以1∶2輸給瓦爾德內爾。場上的局勢令人窒息,緊張的場麵讓一貫冷靜的主教練蔡振華方寸大亂。
第五盤,王濤沒有手軟,連勝兩局,為中國隊奪得寶貴1分,使中國隊以3∶2險勝瑞典。中國男子乒乓球隊奪回闊別6年之久的斯韋思林杯。最後一球,王濤側身正手拉直線得分後,扔掉球拍躺在地上的一幕,成為中國乒乓球再度崛起的經典畫麵。
10年後的一次采訪中,王濤表示,第43屆世乒賽是他運動生涯中最困難的一場比賽。他這樣描述當時自己躺倒地上的心情:
“我們壓抑了6年,從那時候開始,歐洲的運動員再也不敢低頭看我們了。”
就在中國男子乒乓球隊獲勝同一天,許多音樂愛好者聽到了一個不幸的消息。在泰國清邁,華人樂壇的巨星鄧麗君因哮喘病猝發去世,年僅42歲。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台灣歌手鄧麗君就是享譽華人樂壇的歌星。有一種說法是“凡有華人處,便有人能吟唱鄧麗君的歌”。
在20世紀80年代初,鄧麗君的歌曲傳入大陸。聽鄧麗君的歌曲成為很多年輕人的愛好。大陸音樂工作者也開始模仿鄧麗君的聲音,抒情歌曲開始流行。樂評人金兆鈞評價鄧麗君說:“集五十年之大成,成一代歌後。”
一年以後,香港導演陳可辛拍攝了電影《甜蜜蜜》。電影中,正是鄧麗君的去世,讓離別的男女主角重新團聚。電影從另一個角度向鄧麗君這位華人樂壇的巨星表達了敬意。
1995年5月,世界各地的人們聚集在一起,舉行各種各樣的紀念活動。這一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50周年。
5月9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出席紀念蘇聯衛國戰爭勝利50年大會。在莫斯科衛國戰爭紀念館揭幕儀式上,江澤民發表講話說:“曆史表明,所有的國家都應當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侵略擴張導致災難,和平發展才能帶來繁榮。”
8月15日,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在談話中表示:“痛徹反省由於我國的殖民統治和侵略對中國人民造成的巨大損害和痛苦,在此表示衷心的道歉。”這是日本首相第一次就日本侵華明確表示道歉。
但是,戰爭並不因人類對和平的向往而停止。8月30日,北約組織對位於波斯尼亞境內的塞爾維亞據點展開轟炸。
4年前,波黑國內3個主要民族穆斯林、塞爾維亞族和克羅地亞族之間爆發戰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逐漸介入。波黑戰爭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歐洲爆發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戰爭。
年底,塞族戰敗,被迫參加由美國主持的波黑和談。戰爭中,波黑近28萬人死亡,200多萬人淪為難民。
6月2日,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工商銀行分理處,人們正在兌現外彙券。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商品供應仍然短缺,為了照顧外國友人,國務院授權中國銀行,從1980年4月1日起發行人民幣外彙券。1995年年初,中國政府宣布停止流通外彙券。
新中國成立後,出於國家安全的需要,對於外國人在中國的活動,政府製定了相應的規定。外國人每去一處必須有中國人陪同,而且必須去指定的地方。美元不能換成人民幣,隻能憑外彙券在友誼商店這樣的涉外商店裏用。
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代表處的首席代表郝克明1976年曾來中國旅遊,那時他還是一個美國中學生。之後,他數次往返中美兩國。
他這樣回憶在華經曆:“直到20世紀80年代,外國人在中國還是受到很大的限製。比如,你要是去郊區或者鄉下玩,晚上還必須回到城市裏住。這種限製,直到90年代才逐漸感覺不到了。”
1995年,在北京的外國人有了更多的自由,他們可以騎著自行車或開車到郊區遊玩。郝克明在這個時候把家安在了中國。
2003年,北京取消了外國人定點住宿的限製,外國人可以自由選擇住宿地點,甚至可以住在居民家裏。此時,長期在中國居住的外國人已超過20萬人。
8月,人們在《中國消費者報》上看到一篇文章—《刁民?聰明的消費者?》。文章引發社會上的廣泛討論。討論的中心是一個名叫王海的年輕人。
春季的一天,北京東城寬街的一家法律書店內,正在自學法律的王海無意翻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他看到其中第49條規定,消費者被欺詐可獲雙倍賠償。
看到這條規定後不久,王海在北京隆福大廈買了12副“日本索尼耳機”,以商店銷售假貨為由,一紙訴狀將商店送上法院,並成功索賠。
10年後,王海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訪時,這樣回憶當時的心態:“加倍賠償當然好,最不濟也得給我退貨,無非損失點兒車費、時間。閑著也是閑著,就當是娛樂娛樂。”
1995年年底,因王海事件,中國保護消費者基金會設立“消費者打假獎”,並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王海除領到5000元獎金外,還獲得“中國打假第一人”的美譽。
王海知假買假,要求賠償,引起媒體的關注,媒體還把王海引發的爭論稱為“王海現象”。此後,王海開始長期打假,為了保護自己,他常常戴著墨鏡。受他的影響,中國開始出現一批職業打假人。
這時候,一些老的國有紡織企業已經失去了市場的競爭力。砸錠減產的同時,一些紡織女工也失去了工作崗位。和紡織業一樣,一些老國有企業同樣出現了大量的下崗職工。一份數據表明,1995年,中國有563萬城市職工下崗。在中國,解決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問題成為各級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
7月25日下午2點35分,一架飛往深圳的上海航空公司767客機飛上了藍天。原本是紡織女工的周慧祺梳著發髻,紮著暗紅色領結站在機艙中,和她一樣,有18位空嫂開始了第一次試飛。
上一年的11月22日,很多上海人從《青年報》看到這樣一則消息,上海航空公司要招收一批空嫂。招聘信息一公布,3天之中,就有2300多名女工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