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荊襄俊彥(1 / 2)

諸葛亮為人喜清靜,故而連宅邸也選在遠離喧囂市區、一處極偏僻清靜所在。

薑維和馬鈞且行且打聽,終於在一炷香後,來到諸葛亮的府上。

今日是休沐之期,諸葛亮府門口處卻停滿了車馬,與法正府邸門口大相徑庭。想來是因為諸葛亮待人和氣,嚴於律己,在蜀中人緣甚佳之顧。

兩人行到大門,一名門童前來迎候。薑維說明了來意,又將名刺遞於那門童。那門童請他倆稍候,轉身進去稟報。

誰知等候一會兒後,不曾等到門童,卻見“老熟人”董允一臉笑意,快步而來。

薑維心中咋舌不已:“怎麼我與這位董大人這麼有緣,到哪裏都能見麵?”想歸想,他麵上露出笑容,抱拳道:“入蜀不過幾日,卻能四會董大人,維何其幸也。”

董允笑道:“今日恰逢在先生府中舉辦集會,倒是與伯約不約而遇了。”

“哦?是何集會?”

董允道:“先生外號臥龍,學問精深,又十分提攜後輩。我等後學晚輩時常在休沐之日造訪先生府上,請益學問。除此之外,日前漢中王遷馬謖馬幼常為越嶲太守,遷蔣琬蔣公琰為尚書郎,今日我等也是借這集會之機慶祝一二。”

薑維口道:“如此倒是叨擾了。”心中卻道:“這兩位倒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馬謖自不必言,他因為失街亭導致第一次北伐無疾而終,這是後世口耳相傳的故事。他也因此給後世留下了“剛愎自用”的印象口碑。

而蔣琬蔣公琰在民間的名氣雖然不及馬謖,但在青史上赫然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本荊州零陵湘鄉人,二十歲左右就因為才華橫溢,樣貌出眾而被時人誇讚成名,赤壁之戰後,進入時為左將軍劉備的幕府,成為荊州書佐。

劉備入主益州後,任命蔣琬為廣都縣縣長。秦漢官製,人口超過一萬戶為大縣,長官稱縣令;不足一萬戶為,長官稱縣長。

蔣琬自忖自己年少成名,既有荊南名士的頭銜,又有仕官的資曆,卻隻當了個小縣縣長,自暴自棄之下,開始借酒澆愁。某日,因為當值酗酒,被劉備抓了個現行。

劉備當場大發脾氣,準備對蔣琬嚴加懲處。諸葛亮聞知後勸劉備說:“蔣琬是社稷之器,而非百裏之才,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修飾為先,望主公明察。”劉備看在諸葛亮的麵上上,才將蔣琬免罪。

蔣琬自此洗心革麵,踏實做事,很快,就被安排起複並升任縣令。

今年劉備稱漢中王後,因為對蔣琬如今的表現十分滿意,大筆一揮,調他入朝廷出任尚書郎一職,眼下算是根紅苗正的後備幹部了。

曆史上,在諸葛亮彌留之際,後主劉禪前來問計,諸葛亮道:“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蔣琬終成為諸葛亮嫡傳的繼承人,是後主時代第二位總覽全國軍政大權的實權人物。當然這是後話,此處略去不提。

三人閑聊了幾句,董允當下領著薑維、馬鈞二人向府內行去。

諸葛亮的府邸十分古樸,白牆黑瓦,間或點綴著修竹古木,清雅襲人,穿行其間,薑維隻覺連帶著心境都給平靜了。

三人左穿右行,來到一方曲徑通幽處。隻見一棵老鬆下,築有一角亭子,亭中盤坐了五人。

諸葛亮一襲素服,手持白羽扇,麵帶笑意,高坐於主位。他身側有幾人正坐而論道。亭子一角備有一尊泥爐小壺,有一位專注的男子正在烘焙茶餅,亭中茶香四溢,遠遠便能聞見。

眾人見到薑維一行人,都是起身相迎。

等到薑維、馬鈞上前拜見諸葛亮後,董允方一一介紹道:“這位是襄陽馬幼常,這位是零陵蔣公琰,這位是江夏費文偉(費禕),這位是南陽郭演長(郭攸之)。”

幾人中年紀最小的二十出頭,最大的也不過三十來歲,舉手投足間,皆是風流瀟灑,名士氣度盡顯。

薑維暗覺此行不虛,隻因眼前這幾人都在青史上留下了名聲。其間蔣琬、董允、費禕三人更與諸葛亮齊名,被後世並稱為蜀漢四相。

更巧的是,這些人清一色都是荊襄人士。薑維不由暗自點頭,荊州派係有核心、有幹將,人才濟濟,親切團結,難怪在劉備去世後可以迅速脫穎而出,主理朝政數十年。

也許是兩位學生高升的緣故,諸葛亮今日心情十分好,笑道:“我等時常探討學問,方才研討了官營鹽鐵之策,眼下還有一題,尚需討論。伯約、德衡不妨寬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