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見人說人話(1 / 2)

騎隊一路披星戴月,終於在兩日後的傍晚時分趕到房陵縣城。薑維隨後用手中蓋有漢中王印璽的詔書叩開了城門。

房陵郡太守向朗對薑維一行人的到來,表示十分歡迎。不僅安排了豐盛的飯菜供將士使用,還臨時騰出公署所有院落,供一眾羽林郎歇息。他自己則在公署正堂設宴,親自陪同款待薑維。

向朗字巨達,今年五十出頭,因保養得體的緣故,看著不過四十餘歲。

他麵前的案幾上擺滿了珍饈玉食,但他的注意力卻絲毫不在這些東西上。他的臉上掛著淡淡的憂色,隻因荊州戰事有變,內外交通斷絕,房陵郡已經有半個月不曾收到來自朝堂和江陵的消息了。

薑維倒確實餓極了,簡單寒暄入座後,即開始狼吞虎咽起來,他尤其喜歡案幾上那盤叫做萇楚的水果。其實萇楚就是後世的獼猴桃,為上庸、房陵一帶的特產。

萇楚眼下已經由侍女剝淨,置於盤上,晶瑩剔透,散發著酸甜的氣息。薑維邊吃邊心道:

“這東西酸甜可口,女兒家定會喜歡。一會兒宴會結束,當捎上幾隻給關三小姐送去。她一路所進米水極少,可不要還沒搬到援兵,就先一病不起。”

向朗尋了個空檔,敬了一杯酒,道:“大難當前,老夫食不知味,夜不能寐,薑將軍卻吃喝如常,真丈夫也!”

薑維這才停下筷箸,接過邊上侍女遞上的毛巾擦了擦嘴巴,舉杯回敬眼前的這位房陵郡太守。

這位向朗向太守為荊州襄陽宜城人,是鐵杆的荊州派骨幹,他是薑維此行首先要爭取的一人。

房陵郡與上庸郡相鄰。上庸郡太守為投降的原魏太守申耽,但把持上庸權柄的卻是被稱呼為“少將軍”的副軍將軍劉封。其實,在上庸、房陵、西城三地,確實以劉封的身份地位最為尊崇,身為二把手和三把手的申耽、孟達二人被他彈壓得連大氣也不敢出。

好在向朗此人是荊州派係的鐵杆,與諸葛亮交好,並與荊州從事馬良關係密切,算是個有背景的太守,地位相對獨立,劉封一時倒也不敢插手過甚。也正是因為這層關係,薑維來時路上就已經知道這位向朗是可以爭取拉攏的。

而拉攏他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他荊州派係鐵杆的身份。曆史上,此人最出名的一件事,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街亭戰敗後,他包庇敗軍之將馬謖逃跑,並知情不報,最終吃了掛落被就地免職。可見他是一個極護短之人。

薑維趁著敬酒間隙,腦中急轉。

“末將此番奉漢中王之命,宣慰荊州諸郡,不想竟然發生這等變故,著實出人意料。好在臨行前拜訪軍師,蒙他許了臨機處事之權,並麵授機宜,末將這才能安之若素呀。倒是讓太守見笑了……”

實則臨機專斷之權是法正替他爭取的,但他為了引向朗入巷,故意模棱兩可,隻以軍師二字代替。反正諸葛亮是軍師,法正也是謀主,以軍師相稱也並無不妥。

“哦?是孔明麵授機宜嗎?”向朗果然問道。

薑維不置可否地“嗯”了一聲:“臨行前那晚問計,季常先生也在,承蒙他十分細致得介紹了荊州的風土人情。末將本想結束宣慰事宜後,四處拜訪遊曆一番,不想居然發生這等變故……”

薑維說著,麵上忽做出驚喜表情,作勢反問道:“咦,向太守也與軍師相熟嗎?”

向朗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副“這你就不知道了吧”的笑容,自矜道:“薑將軍有所不知,老夫當年曾拜於水鏡先生門下,與孔明有同門之誼。至於將軍說的馬良馬季常麼,則是老夫的同鄉。這兩位都是人中龍鳳。”

薑維頷首道:“太守所言甚是。不過以末將之見,馬季常的胞弟馬幼常才思敏捷,也是不遑多讓。”

其時馬良已經成名,馬謖倒是聲明不顯,向朗聞言更奇,追問道:“將軍也知馬幼常之名?”

薑維笑到:“何止認識,末將還和他一起飲過茶呢!”他雙眉微皺,露出似在追憶的表情,緩緩道:“諸葛先生提攜晚學後進,我等時常於休沐之時到先生府中請益學問。先生座下除了馬幼常外,蔣公琰、董休昭、費文偉、郭演長皆是一等一的人傑,與之相交,著實令在下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