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斬馬刀(1 / 2)

麥城以西十餘裏、臨沮以東五裏有一處小丘,銜荊門、通當陽、達遠安,是往來交通的要道。

此丘坡度平緩,丘頂喚作決石口,高約十數丈,馬可通行,其間一條小徑被葛藤雜草掩映,可以藏成千上萬人。

潘璋、馬忠正領了本部軍馬五千餘人,在此迎候關羽。

大軍剛剛列陣完畢,忽有一名士兵大步而來,急聲道:“啟稟將軍,前方三裏出現一彪軍馬,正往此處前來。”

“有多少人馬?”

“約莫千餘人。”

潘璋原本十分忌憚關羽軍的戰力,做好了在決石口布下口袋陣型,再行迎敵的打算。此時陡然聽到敵軍隻有千人,一時竟有些不敢相信,忙又追問道:

“隻一千人?”

“隻一千人!小人親眼所見!”

潘璋聞言,皺著的眉頭驀地鬆開,暗忖道:“關羽已經窮途末路了。五千戰一千,哪裏還有不勝的道理?”

他畏敵之心既去,立功之心頓起,旋即喝道:“傳令,前進接敵!”

這時,一員小將忽跳將而出,勸阻道:“我軍在此地居高臨下,又是以逸待勞,羽軍必破!何必自亂陣型,徒增傷亡!還請將軍三思啊!”

潘璋側目看去,原是小將丁奉。

丁奉驍勇善戰,每戰必斬將奪旗,是新一輩小將中的翹楚人物。他原為折衝將軍甘寧的屬下,此次為了圍剿關羽,大都督陸遜特地將之調撥到他軍中聽用。

其實潘彰也知道丁奉說得在理,但一俟想到擒殺關羽的功勞,他心中那團烈火再次熊熊燃起,卻是再也克製不住了。

他也不理會丁奉,一夾馬腹,徑直前行。

丁奉資曆淺薄,見主將堅持,根本沒有辦法,隻得提步跟上。

與此同時,關羽正率領千餘馬步官兵從東南方向奔來。

三裏路程,又是相對而行,隻盞茶功夫,兩軍就於一處平地前遭遇。

饒是關羽做好了沿途遭遇吳軍阻擊的準備,也不曾料到第一波敵軍竟然來得這麼快!

他的目光從“潘”字大旗上略過,旋即定在敵軍戰陣上,隻粗粗一掃,就已判定敵軍大致在五千人左右。

邊上的關平已做高聲呼喊:

“列陣,準備接敵!”

“列陣,準備接敵!”

自北伐以來,等閑的戰鬥都是由他代父指揮。此時遭遇敵軍,關平不待父親關羽吩咐,本能就做出反應。

隻見千餘校刀手左手持大盾,右手持環首刀,以百人為一陣,十陣齊齊擺開。這一營將士訓練有素,隻數十息就結陣完畢。

而關興領著五十名羽林郎團團將關羽護在陣後,

潘璋軍原本擺得是長蛇陣,遠遠見到關羽身旁的騎陣,暗叫不妙。

原來江南並無產馬之地,向來以步卒為主。軍中各部缺馬,馬匹隻為將官代步所用。

整個東吳唯一的一支全建製騎兵喚作虎衛騎,由吳侯孫權親領,視若珍寶,平時屯於建業,主要用於防備合肥方向的魏軍,眼下尚未到荊州參戰。

潘璋也是久經戰陣之人,略一思忖,還是臨時做了調整。他分了左右兩翼各一千人,分別交由軍司馬馬忠和小將丁奉統領,用以防止對方騎兵的突擊。

中軍則由三千人排列成三個千人陣,與關羽軍正麵相對。如此一翻周折,足足花了百五十息功夫。不過他也看破關羽軍人少,不敢趁亂衝擊,這才大膽臨陣調整。

做完這一番布置,潘璋暗道:“此番必萬無一失也。”

兩軍隔了一箭之地,遙遙相對。

關興眼看敵陣人多勢眾,有心一搓對方士氣,當下一馬當先,奔到兩軍陣前,舉刀高聲喝道:“我乃關興是也,誰敢與我一戰!”

他連喊三聲,潘璋陣中並無人應答。

關興縱聲大笑:“東吳狗賊皆鼠輩耳!”

潘璋自忖己方兵力雄厚,實無必要跟這個毛頭小子一般見識。但他終究是武人脾性,看不得關興在陣前耀武揚威,不由麵色鐵青,心道:“兀那小子,一會兒就要你好看!”

他的輩分身份還夠不上跟關羽能有什麼交情,也沒什麼好攀談的。

隻等己方陣型列畢,潘彰即高舉令旗,喊道:“中軍前部壓上!左右兩翼穩住。”

隨著他一聲令下,吳軍中軍前部約摸千餘人緩緩向前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