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傷病雜護論(1 / 2)

薑維細想起來,其實在傷員康複一事上,護理和治療其實是同樣要緊的。醫療醫療,醫治手段固然首當其衝,但護理條件之緊要程度也是絲毫不讓。

作為一名穿越人士,此時第一個印入他腦海的便是上一世名聞遐邇的提燈天使。

這個傳奇的女人通過改善傷員的生活環境和營養條件等非治療手段,創造了戰場傷員死亡率從四成迅速下降至幾乎接近零的奇跡,可謂開護理學之先河。

然而,在這個戰亂不止的三國時代,百姓忙於生計,所求不過日有所食、夜有所居,遠離戰亂而已,對醫療衛生的重視還未提升到與衣食住行同等的高度。

而這個時代,醫生大夫隻是中三流的職業,算不上很好的身份,故而此時既沒有大量的醫生大夫,也沒有很好的治療手段。

在薑維看來,治療手段的提升要靠經驗、靠累積、靠反複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東邊不亮西邊亮,提升護理方麵條件實在是具備極強的可行性。

今日所見,秭歸城這間臨時用作安置傷員的屋舍逼仄矮小,陽光不透,傷員的床榻幾乎挨在一起。牆壁與地上沾滿了血跡和汙漬,許是為了防寒的緣故,屋舍一直不曾通風,房中臭氣難聞,令人直欲作嘔。

按照薑維的想法,對傷員醫護環境而言,大抵要具備充分的供水,良好的排水係統,定期通風,保持清潔舒適的環境。

對於傷員個人而言,應當改善傷兵的飲食,讓其能夠得到充足的影響和休息,並定期換洗肮髒的被服衣物,用熱水煮包紮用的麻布,謹防交叉感染……

還有一個便是忌喝生冷水。在後世,多喝熱水似乎已經成為一句玩笑,無論生了什麼症狀,身邊人總會囑咐一句:注意休息,多喝熱水。

其實,多喝熱水是極有道理的,是華夏勞動人民在千年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對身體健康十分有益的一種方法。

因為在漢人的膳食結構中,少油少肉,以五穀蔬菜為主,熱量攝取不足。而將水燒開,一來可以殺滅生水中的寄生蟲,二來可以為人體提供相當的熱量,進而幫助人體抵抗外界疾病。

薑維結合上一世在醫院的所見所聞,並自己照顧生病家人、同學的經曆,一一提取出來,伏案疾書。

此時此刻,當真是文思如泉湧,潑墨揮毫、片刻不做停留。

薑維堅信,他正在做的這項工作必定能夠惠及眼前的這幾百傷員。而救治護理好眼前的這一營傷員隻是他宏大計劃中的一項試點,倘若真的做成了,他將對這些經驗加以提煉,以書麵的形式將之製度化、可複製化,並向朝廷建言,將之推廣到五軍中去,進而推廣到全國民間。

三國時代,戰亂、疾病奪走大量人口,整個漢人人均壽命還不到三十歲。

倘若能夠將這項製度在國內全麵推開,培養足夠多的醫療護理人員,設立足夠多的醫館,必然能夠極大減少死亡,這對於人口寡缺的蜀漢而言,無疑是有立竿見影之效。

薑維潑墨疾書,腦海中的思路已經盡數化為可供執行的條陳,等到文章粗成,窗外早已寂靜無聲。望著墨跡尚未幹透的竹簡,他的心中著實快慰莫名。

因為困坐了半夜,身子也自疲乏,他便起身大大地伸展一番筋骨,誰知側身之際,正見關銀屏以手撐頰、竟在案旁沉沉睡去。

薑維見此情狀,不由暗道失禮。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