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二十,猇亭,東吳大本營。
陸遜在接到吳侯大駕光臨的消息後,馬上將大營防務交由副將負責,自己則在幾員親隨的護送下,快馬加鞭,飛速奔到三十裏外的夷道城,準備拜見吳侯孫權。
一路行來,但見夷道城內外已經熙熙攘攘聚滿了兵將;仔細瞧去,幾乎所有將士臉上皆戰意滿滿。
這著實讓他納悶不已。
記得自己隻是修書一封,問江陵方麵臨時調派一萬援軍而已啊,隻是不知怎麼的,竟然把吳侯本尊給請來了?
吳侯萬金之軀,戰場上刀槍無眼,萬一有所損傷怎麼辦?
更何況,吳侯帶了這許多大軍隨行,到底是什麼意思?
帶著一肚子疑問,陸遜馬不停蹄,一路疾馳。
三十裏路大半個時辰即到,不一會兒,公署的屋簷拱門已經在望。
尚未靠近,公署內已有壓製不住的喧囂聲傳來。
陸遜頓足,拍了拍臉頰,強迫自己靜下心來,而後方邁開腳步行入門內。
公署大堂中,率先映入眼簾的,是十數位不曾參與此前荊州攻略戰的將軍,諸將紅光滿臉,分別站定,正在大聲吆喝著說話。
吳侯高坐主位,正笑盈盈地望著門口,想來就是在候他。
陸遜見狀,急忙進入堂中拜見。
孫權虛手相扶,笑道:“伯言你以萬餘人馬頂住劉備三萬餘大軍,這幾日著實辛苦。孤自接到你的戰報,旋即召集眾將三軍,共計六萬人馬,特來給你撐腰!”
陸遜躬身道:“臣先行謝過主公。”
他還是搞不明白吳侯為什麼親至,但既然來了,總不能趕人家走,故而略一遲疑後,又道:
“這幾日主公隻管坐鎮夷道城中。據臣所知,荊益周轉不便,劉備軍糧隻夠兩個月之用。臣敢斷言,一個月之內,蜀軍必退!”
孫權忽哈哈大笑起來,麵向堂中,道:“還想安然而退?諸位將軍,你們說說看,他劉玄德是否太過小覷我江東群豪了啊?”
階下諸將聞言,皆麵露不忿之色,紛紛應和道:
“欺我江東無人乎?”
“便要教劉備來得去不得!”
“剛好劉關張三人皆在,將其一舉擒殺,如此蜀地唾手可得也!”
陸遜見此情狀,心中一沉,忖道:“莫非主公真有決戰之心?這可不妥啊。兵法雲: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劉備東來至今,兩軍尚未正麵對壘過一戰,蜀軍戰力虛實還不曾摸透。縱然此時己方雲集大軍七萬,但兵戰凶險,不可預計者太多,勝負著實難料啊!”
他稍稍整理了一下思路,正要發言規勸,忽聞左側響起一陣鈴鐺聲,緊接著傳來甘寧豪爽的笑聲:
“陸都督,你與呂將軍奪了荊州,立了大功,些許小功勞,還讓我等也沾沾光呀!”
甘寧此言既出,堂下諸將紛紛狂呼酣戰,勢要與蜀軍決一死戰。
陸遜大急道:“啟稟主公,曹操在當陽虎視眈眈,此實非決戰之機,萬望三思啊!”
這些勸諫之言,孫權已經在呂蒙那兒聽過了,他微微有些不耐,皺眉道:
“曹操漁翁之計,孤如何不知?然在孤看來,我軍隻消趕在曹操反應過來之前,盡快擊敗劉備,則曹操之計不攻自破矣。”
陸遜為人耿直,一心為公,絲毫不曾注意到孫權情緒上的轉變,繼續勸道:
“而且曹操除了在南郡有所部署外,其在江淮、江夏一帶亦設有重兵。我軍萬一與蜀軍陷入苦戰,隻恐張遼、文聘之輩趁亂而動……”
“夠了!”
他話未說完,隻聽“砰”得一聲巨響,孫權重重一拍案幾,麵帶煞氣,怒而起身。
張遼與合肥,那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往事。
於帳下諸將而言,張遼之名直接與威震逍遙津掛鉤,對於對手的這等壯舉,不失風度地讚歎一番也就罷了。
但對於孫權而言,這個名字同時還意味著恐懼,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