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騭馬不停蹄,領著那幾名受了拷打的吳國士卒返回營中拜見孫權。
孫權聽聞曹操兵臨濡須口、江夏一帶,自是大受震動。
“曹操當真可惡!竟然落井下石!”
其實孫權自己也知道,他與劉備在夷陵猇亭一帶對峙得實在太久了,以曹操之深謀遠慮,怎麼可能不抓住這次機會呢?
他知道曹操肯定會有所行動,但著實沒想到行動來得這麼快。
步騭心道落井下石的又何止一個曹操,當下將蜀軍對於議和的新條件重新複述了一次。
孫權聞罷,登時勃然大怒,重重一錘案幾,本能得就想拒絕。
但是他還能拒絕嗎?
議和倘若不成,他將損失這許多心腹重臣兵將,裏麵有好些護衛將士是宗室、貴勳、世家子弟,他若見死不救,回去後那些勳貴世家還不得把天給掀了?
再者,他自忖雖然留下了足夠的兵馬守備濡須口、江夏一帶,不虞魏軍攻打;但若是主君的命令長期不能傳達,終究會造成守備方軍心渙散,後果實在難言。
再次,江東之地看似平和,實際上也是危機洶湧,不服管教的士族並未隻有一家兩家,時局艱難,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在虎視眈眈。
思慮良久,孫權終於強忍怒氣,緩緩點了點頭。
步騭得了他首肯,便趕在天黑之前,再次啟程前往漢軍營寨回複。
因為曹操出兵的緣故,孫權急著完成議和,他得了便宜行事的特權。
鄧芝得此前得了劉備和法正的明示,於是二人東西昭穆而坐,逐條審核合約,最終花了一夜時間,將議和的條件細細定下。
法正心係最終結果,淺淺睡了一會兒後,就強行起床,與劉備二人端坐主帳中閑聊靜候。
他們一邊在等候尚在談判的鄧芝,一邊品評此次大戰中,各位年輕將領的表現。
談到關平時,法正讚其“百戰之身,治兵嚴謹,才堪大用,不亞魏延”;談到張苞、關興時,法正則稱其二人“堂堂烈烈,勇猛精進,衝陣之士,陷陣之才”;談到句扶、王平時,又讚曰“忠勇而嚴整,警朗而果敢”。
待聊到薑維時,法正沉默了好一會兒,最終給出了“大智大勇,名將之姿”的評價。
劉備撚須思索半晌,方緩緩頷首。
兩人聊著聊著,就談到大軍撤退後,治理守備此地的人選。
無論如何,荊州的巫縣、秭歸二地還是牢牢控製在大漢手中,這是大漢再次東征的跳板,也是扼守孫權西進的堡壘,絕對不容再有閃失。
但聞法正道:“秭歸、巫縣畢竟偏僻狹小,堅守之軍資所出,不得不仰仗巴東郡,故臣建議將巴東郡、巫縣、秭歸三地合並,設置都督府統一管轄。”
劉備深覺有理,便問道:“不知對於都督之人選,孝直可有推薦?”
法正躬身答道:“倒是有個人選,正是李嚴李正方。此人智勇雙全,初仕荊州牧劉表時,便為秭歸縣令,以才幹著稱,對荊、益二州諸事皆稱得上熟稔。有其坐鎮,可保此地萬無一失。”
“李嚴嗎?”劉備聞言,皺眉沉思。
李嚴這個人屬於東州派的一員,稱得上鼎鼎大名。
他是昔日劉璋麾下第一批率領部下投降之人,劉備立即任命他為裨將軍。蜀中平定後,又被委任為犍為太守、興業將軍。
此人有極強的統兵之才。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越巂郡夷帥高定率軍圍攻新道縣,李嚴前往解圍,一舉擊潰高定叛軍。
次年,盜賊馬秦、高勝等在郪縣起兵,招集隊伍數萬人,兵鋒直指犍為資中縣。
當時劉備與曹操正大戰於漢中,無暇分兵支援。李嚴隻率本郡士兵五千人前往討伐,最終斬殺首腦馬秦、高勝諸人,其餘叛匪皆四散逃命,回家為民。
由是,李嚴因這兩樁大功被晉升為輔漢將軍,兼任原郡郡守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