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傳說薑維也是聽說過的,此番再聞趙雲提起,旋即聯想到溫侯當年憑借長戟快馬馳騁中原無敵手的情狀,不由悠然神往。
但聞趙雲又道:“昔日少年時,老夫曾與河北文醜一戰,五十餘合未分勝負……這一戰,老夫所獲匪淺,故而以弱冠之年即邁入一流之境,本還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隻可惜從此之後,再也不曾在戰陣上遇到旗鼓相當的對手……哎,此事,說是幸運也是幸運,說是不幸也是不幸。”
薑維問道:“關、張皆萬人敵,難道不算旗鼓相當的對手嗎?”
趙雲搖頭道:“大抵一流的武藝,都是從戰場殺伐之中得來的。唯有死生之間的靈光乍現,方能引人得窺門道。切磋比武麼,總差了那麼一點意思。”
薑維恍然大悟:“原是如此。維受教了。”
趙雲頓了一頓,重新正視薑維,道:“伯約你的槍路和老夫的很像,偏於先防守,再反擊;能勝,但不能速勝。若再要有進益,須在‘氣力’二字上多下功夫。”
薑維知道趙雲這是要指點自己了,當下抱拳道:“還請將軍指點!”
趙雲笑了笑,轉身朝著趙廣道:“將為父所藏寶槍取來。”
趙廣應了一聲,抱拳而去;不一會兒腳步聲複起,趙廣滿臉通紅,雙肩扛著一杆長槍回轉。
薑維瞧他行進之間步履闌珊,滿頭皆是大汗,便料想這柄長槍必定極其沉重。
趙雲單手接過長槍,輕輕耍了個花槍,隨後將槍柄頓於地麵。
在薑維看來,這一下頓地也不如何用力,但腳底卻傳來一陣震動;凝神望去,被槍尾觸到的地磚居然裂了一塊,槍尾入地亦三寸,不由愕然。
趙雲目視槍身,緩緩道:“此槍名曰‘綠沉’,取用天降隕石寒鐵鑄就,重六十八斤,乃是公安公(劉璋)府庫所藏寶物。主公入蜀後,蒙其恩德,將之賜予老夫……”
說到這兒,他拿手掌輕輕摩挲槍身,臉上現出追憶之色,良久方繼續道:
“老夫若能早些得此寶物,便能將此大巧不工之器融入自身槍法之中,以器代勢,進而彌補‘不能速勝’這一缺陷,未必便沒有機會臻至絕頂。隻是……我倆見麵之時,老夫已經年近五旬,武藝之道,大抵止步於此了……”
薑維能夠聽出趙雲的不甘和無奈。身為一名武人,一輩子最大的追求,除了建功立業之外,便是追求武道的極致。
他的感慨,大抵就在於“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
正所謂一日之計在於晨,人生之計在於少年。古人五十,是知天命之年,逝者如斯,少年不再,縱然空懷寶器,卻是天不假年,再無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之力了。
薑維正待安慰兩句,卻見趙雲左腿一踢槍尾,右手發力,將長槍直直拋來。
這一下來勢頗急,兩人隻隔了不過兩丈,薑維大驚之下,慌忙伸手去接。
饒是他已經得知此槍重六十八斤,倉促之間做好了架勢準備,但長槍本身的重量加上趙雲推槍之力,仍是讓他大吃一驚,“騰騰”後退出數步方才止住。
入手處,隻覺槍身通身冰涼,粗糙不堪;細眼望,但見槍身長一丈一,槍頭長一尺三寸,竟是比尋常長槍長出了許多;槍體材料因為是天降隕鐵之故,黑色的表麵隱隱泛著暗綠色的金屬光澤。
若不仔細看,還以為是一條不甚起眼、又黑又粗又長的鐵棍而已。
正端詳間,趙雲笑道:“今日便將此槍贈你了。”
如此寶槍,趙雲說送便送了,薑維受寵若驚,正要推辭。
趙雲上前一步,稍一揮手,正色道:
“老夫年事以高,自己怕是無福消受了;統兒、廣兒天資有限,也非寶槍良主。縱觀爾等年輕一輩,論人品,論武藝,論資質,也唯有伯約你才有資格擁配此槍。”
頓了一頓,又道:“更何況,老夫也想看看,以你我之槍路,輔以此等寶物,究竟能否突破瓶頸,得窺絕頂之境……還望你勤加練習,早日將此大巧不工之物融會貫通。如此,也算了了老夫一樁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