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巴與馬良細細品鑒,好半晌才盡數品味出其中妙處。
這時,馬良又問道:“方才伯約說有上中下三策,那麼平抑物價的下策又是什麼?”
薑維不答,反而轉向劉巴,問道:“敢問劉君,今年蜀中百業之產出如何?可有什麼貨物大幅減產?”
劉巴想了想,搖頭道:“去年風調雨順,未聽說有什麼減產之事。”
薑維緩緩頷首,道:“這邊是了。”
麵對兩道疑問的目光,他清了清嗓子,繼續道:
“益州百業繁榮,市場上確實需要大量銅錢流通。朝廷雖然鑄了許多直百錢,其害處也隻會慢慢顯現;而且,市集上的物資不曾短缺,但此番市場行情的異常波動驟然發生,而且涉及全行全業,故在下判斷,定是有大筆朝廷鑄造之外的錢幣流入市場,導致錢貨失衡,物價飛漲。”
劉巴畢竟是此道高手,聞言後旋即領悟過來,恍然大悟道:“不錯!定是有人從中作梗!”
薑維又道:“如此一來,隻消從源頭查起,逐一排查大宗商貨之買賣記錄,便可查清究竟是何人從中漁利了,而漁利之人正是破獲此案之關鍵!”
劉巴拍手讚道:“正是此理!”
他再一次望向麵前那張過分年輕的臉,長長歎了口氣,拱手試問道:
“將軍能出此高論,文武雙全之稱名至實歸。呃,隻是不知將軍這學問一道,師承何處?”
此時的他已經對薑維徹底改觀,已是換上一副平等論交的態度。
薑維知道見好就收,抱拳還了一禮,正色道:“薑維少時,曾入鄭氏康成公門下學習。”
“哎呀!”劉巴一拍大腿,忙起身道:“原是鄭玄公傳人,將軍怎得不早說,老夫當真有眼不識泰山了!”
時鄭玄乃是後漢成就最大的一位經學大師,道德名望之高,可稱呼楷模;鄭氏學更是當世顯學,便是諸葛亮也十分喜愛。
此番引得劉巴如此驚訝,也不出意外。
劉巴慌忙重新施禮。這次卻是換上了作揖之禮,言語中也從蔑稱的“小子”改成敬稱的“將軍”,足克見其內心對薑維徹底改觀,幾乎將之是為同類人了。
馬良見兩人算是和解了,露出欣慰得笑來。
薑維一邊還禮,一邊覺得好笑,大抵這就是恃才傲物、自詡名士之流的臭毛病了,難怪劉巴這個怪老頭看不太上草根出身的劉備,卻對麾下名士雲集的曹操頗有好感。
這時,劉巴招來老妻,吩咐道:“將案上涼茶撤了,取老夫珍藏的蒙山茶來。”
不一會兒,劉妻為眾人端來熱氣騰騰的香茗,劉巴換上一副笑臉,介紹道:
“老夫不好杯中之物,平生隻愛飲此甘露。此茶極為稀少,老夫也是到處托人,才得來這些。還請兩位品鑒一二。”
馬良心情歡暢,難得調笑道:“怎麼方才不拿出來,這實非待客之道呀。”
劉巴訕訕道:“方才還以為薑將軍是個粗鄙的武人,便想著不要糟蹋了此等珍品。不料一番交談後,才知是同道中人,慚愧慚愧。”
馬良與薑維對視一眼,盡皆大笑起來。
三人當下舉杯品嚐,就著方才的話題又展開叫交談。劉巴對待薑維的態度顯然客氣不少,聊著聊著,又改以表字稱呼。
見氣氛已經大好,馬良抓住機會,再次發問道:“之前說得就任尚書令一事,不知子初兄意下如何?”
劉巴歎了口氣,道:“既是老夫自己種下的根,事到如今,哪有置身事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