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人之習性,但凡新到一處全然陌生的場合,下意識就會尋找熟悉之人相互抱團,尋找所謂的安全感,此謂之本能。
此番校場中的年輕的農夫們自也一樣,此前隨著將領們一聲令下,各自轉身尋找熟悉的麵孔。
大約過了一頓飯功夫,新兵們終於三三兩兩、抱團完畢,七十餘支細分的隊伍隊首都站出一員頭領,士兵們在頭領的帶領下,紛紛仰脖觀望點將台上。
場中喧囂由是稍靜。
借著火光,薑維眯眼細細觀望。
其實真要說起來,這些農夫出身的頭領們表情緊張,頗有一些手足無措的模樣,比起身後的新兵蛋子們也好不到哪兒去。
但不論如何,此刻分隊完畢,隻這麼有隊有列得一站立,校場中憑空便添加了幾分肅然。
按著他的構想,選拔基層將才的標準是德才兼備,以德為主。
此番新兵們自發所選的頭領多為同籍同鄉,不少還有親屬私誼。這些頭領能被士兵們推選出來,至少在一定意義上是能夠服眾的,此謂之德服。
在薑維看來,這七十餘名被推選出來的頭領能夠讓人信服,顯然能夠在根本上成為維係內部統一、團結的紐帶。當然,身為將領,武藝和指揮才華亦必不可少,但這些都可以通過後天慢慢培養,不必急於一時。
一晚上的功夫,全營八百士卒分成七十餘隊。
張嶷身為左部督,領走三十餘隊;趙廣身為代中部督,也領走三十餘隊,這些人將作為戰鬥的骨幹力量。
剩下五隊則由霍弋與薑文領走,他們將從中甄選出兩隊親衛、三隊救護員仔細培養。
建製已成,薑維當下下令就地解散,明日卯時集合練兵。
張嶷、趙廣、霍弋、薑文各將領旋即引著各自屬員回歸營帳之中。
時日尚早,他們準備在營帳中好好與這些初來乍到的新兵聊一聊,相互增進了解——
“將能知兵,兵能知將”,這是薑維對他們在帶兵之前提出的第一個要求。
向左轉!
向右轉!
向後轉!
次日,公雞才剛剛打鳴不久,新軍校場就傳來嚴厲的?號聲。
八百餘新兵亂糟糟得在校場之中站定,迎接入伍以來的第一次訓練。
頗為出乎他們的意料,第一日的練習並非想象中的操刀練陣,而是莫名其妙的“向左轉、向右轉”!
他們搞不懂這有什麼用;但心頭的淳樸隻告訴他們,當兵吃糧,無論將軍們怎麼吩咐,他們隻管服從也就是了。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他們中大部分人生長於農村,隻分得清前後,根本分不清左右,幾次下來,很多人已經被繞得七暈八素,甚至有不少人被身邊的同伴逗笑,以致場麵上一副亂糟糟的模樣。
張嶷望著這一群或不知所措、或忍俊不禁的部下,眉頭不由緊皺,表情漸漸變得嚴肅。
昨夜夜間,等到諸士兵入睡之後,他與諸將蒙薑維召集,商議接下來的練兵事宜。
主將的發言簡單明確,先練體格和軍紀,而後才正式開練刀槍劍戟,軍陣戰術。
諸將中,除了張嶷有些帶兵的經驗,其他諸如趙廣、霍弋、薑文幾人都是花花轎子頭一回,針對薑維提出的綱領,自然並無異議。
而且對於這一群老實巴交的農夫而言,這確實不失為一個循序漸進的好辦法。
體能好練,無非長跑、舉石鎖幾項。隻要夥食供應得上,憑借農夫們長期勞動的身子底子,一兩個月就能練出一身適合軍旅的好體格。
爭議出現在如何練軍紀。
在張嶷看來,大抵按照這個時代的經驗,治軍嚴明的代表莫過於周亞夫,故而他提出令行禁止,設立軍規,嚴格執行的提議。
周亞夫細柳之風在座諸人都是聽過的。
時漢文帝後元六年,匈奴大規模侵入漢朝邊境。於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劉禮為將軍,駐軍在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在棘門;委派河內郡太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以防備胡人侵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