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進步與完美”(3 / 3)

摩頓森的名聲慢慢傳開,科爾飛周遭的村落也開始有病人派親友來請“葛瑞格醫生”——後來整個巴基斯坦北部都這樣稱呼他——雖然他解釋了很多次,自己隻是護士,不是醫生。

在科爾飛時,摩頓森常覺得小妹克莉絲塔就在身邊,尤其是和村裏孩子相處的時候。“在他們的生活中,得到每一件事物都要經過掙紮。”摩頓森說,“他們讓我想起克莉絲塔。就連最最簡單的事物,克莉絲塔都必須努力掙紮才能獲得。還有她的堅忍,不管生命丟給她什麼樣的考驗,她都會安然接受。”他決定盡量多為他們做點事情,也許回到伊斯蘭堡的時候,他可以用最後剩下的錢買些課本或教材送給學校。

睡前躺在爐火旁,摩頓森告訴哈吉,他想參觀科爾飛的學校,卻看見陰霾掠過老人刀刻般的臉。拗不過摩頓森的堅持,村長終於同意第二天一早帶他去看學校。

用過熟悉的早餐“恰巴帝”與茶後,哈吉帶摩頓森走上一條陡峭的山路,來到布勞渡河上方兩百多米一處開闊的岩石平台上。景色美極了,布勞渡河上遊的巨峰聳立在科爾飛灰色的岩壁上方,直插蒼穹。但最讓摩頓森驚歎的不是風景,而是八十二個孩子——七十八名男孩和四名勇敢的女孩,正跪在戶外霜凍的土地上。

哈吉回避著摩頓森的目光,解釋村裏之所以沒有學校,是因為政府無法提供老師,而雇用老師得付上每天一美元的代價。村裏沒有能力負擔這些錢,隻好和毗鄰的曼瓊村合請一位老師,老師一個星期到科爾飛教三天書。其他時間,孩子們就自己複習老師布置的功課。

摩頓森看著孩子們,心緊緊揪著。他們立正站好,認真地唱起了巴基斯坦的國歌,準備開始今天的“上課日”。“祝福這神聖之地,豐饒之國,堅忍的象征,巴基斯坦國土……”他們用甜美的童音稚拙地唱著,呼出的氣息在寒冷的空氣中彌漫成白霧。摩頓森抱起塔瓦哈7歲的女兒嘉涵,聽她唱完“願這民族、領土、國家在永存的光輝中閃耀”。

唱完國歌,孩子們坐成一個圓圈,開始抄寫乘法表。大部分孩子都帶了小木棍來上課,用它在泥土上抄抄寫寫。比較幸運的孩子,像嘉涵,則是帶著一塊石板,用沾了泥水的棍子在石板上寫字。“你能想象在美國,一個小學四年級的班級,沒有老師,會自己坐在那裏安靜做功課嗎?我覺得心都碎了。他們熱切渴望學習,不管這一切對他們來說有多困難。這讓我想起克莉絲塔,我知道我必須為他們做些什麼。”

但是能做什麼呢?錢已所剩無幾,即使住最便宜的旅館,也隻夠他坐吉普車到伊斯蘭堡,然後搭飛機回家。

在加州,他能期待的隻有零星的護理工作,他的家產更是少到可以全部塞進車子後備箱,至於那輛費油的酒紅色別克汽車,可以說是他在加州唯一的“房產”。盡管如此,摩頓森仍相信,總會有辦法的。

站在俯瞰河穀的岩石平台上,在哈吉身旁,他可以清楚地看見那些高峰,那些讓他飛越半個地球來考驗自己的高峰。爬上喬戈裏峰,把克莉絲塔的項鏈放在峰頂,對他來說已不再重要;他可以用一種更有意義的方式紀念妹妹。摩頓森把手放在哈吉肩上——自從他們共飲第一杯茶後,老人常這樣手扶他的肩膀——說道:“我要給你們蓋一所學校。”

他完全想不到,這句話徹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他所踏上的路途,也遠比離開喬戈裏峰的漫漫征途更為曲折艱辛。

“我會蓋一所學校。”摩頓森說,“我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