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2 / 3)

為了保證突擊隊員有充足的體力投入到搶險救災的戰鬥中去,就必須保證隊員們的吃、住、行,使大家保持良好的精神和體質。古人強調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就是這個道理。如何把這支60人隊伍的吃、住問題解決好,這是擺在徐繼輝這個“後勤部長”麵前的首要問題。到臨時營地後,第一個困難就是,隊員們如何休息。由於行程匆忙,突擊隊隻帶了一些搭帳篷的彩條布,連搭建帳篷的支架都沒有。搭不起帳篷來,隊員們不得不在車上宿營。看著熟睡的戰友們,徐繼輝急在心裏,徹夜未眠。她是一個要強的人,整個晚上,她都在輾轉反側思考著解決的辦法。第二天,戰友們上山搶險救災,她趕忙找到相關部門,協調到了5頂帳篷。戰友們回來後,看到了漂亮的帳篷,高興得跳了起來。

住宿的問題解決之後,吃飯的問題又擺上了案頭。突擊隊有60人,而後勤保障僅有兩個人。她和另外一個同誌既要從兩公裏以外的地方采買米麵、蔬菜,又要及時趕回來做飯。人手實在不夠,怎麼辦呢?就在她發愁的時候,她看到了幾個在河邊洗衣服的大嫂。她靈機一動,為什麼不在當地找兩個大嫂幫忙呢?說幹就幹,她不但請來了兩位大嫂幫忙,而且搭建了夥房、廁所。這樣一來,宿營的一切問題,都得到了解決。

為了把有限的經費用到“刀刃”上,盡可能地讓戰友們吃的好一些。在采買蔬菜時,她給菜販們說明了情況,取得了他們的支持;為了讓戰友們吃得更可口些,她盡可能地讓夥房變著花樣做飯……她的熱情周到,感動了戰友們。戰友們回營地時,她總是忙前忙後,為這個隊員遞一杯熱水,為那個隊員遞上毛巾……在隊裏,大大小小的事她都要管,“徐股長”成了全隊叫的最多的稱謂。突擊隊到駐地的第三天時,隨隊帶的液化氣用完了,為了解決問題,徐繼輝風風火火地趕到了液化氣站,灌來了兩罐氣。

兩罐氣隻能解決兩天的問題,兩天之後怎麼辦呢?於是,她又與當地選銅廠的領導取得了聯係,選銅廠答應為突擊隊解決一些有煙煤。之後,她又不辭辛苦請當地群眾幫忙打灶……

地震後,機關民警中,她是最忙的人。

在徐繼輝和戰友們的努力下,隴南公安抗震救災青年突擊隊終於完成了上級交給他們的光榮任務,20天後,撤回到了局裏。為了更好地完成地震期間的各項任務,確保災後治安秩序的穩定,全局實行24小時值班。為了工作方便,局裏辦起了大灶,最多的時候,上灶人數多達80餘人。由於是執勤,所以上灶人數不固定,開飯時間不固定。再加上臨時大灶的條件差、設備簡陋,這著實令她頭痛不已。為了民警能更好地工作,她與另外一名民警不但要采買糧油蔬菜,而且還要幫助大灶做飯、洗碗。

除此之外,小到一把鉗子,大到數萬元的款項,都要經過她的手。不管有多忙,她總是微笑著麵對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從不叫一聲苦,喊一聲累。幾天下來,她雙腿發腫,眼圈發黑,本來單薄的她又消瘦了一圈。每天她都要忙到午夜過後,才能匆忙睡個囫圇覺,第二天又要早起,馬上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家中,她是最不合格的母親。她有一個8歲的女兒,平時由於自己和丈夫工作太忙,隻好由母親帶著,常常是女兒睡著時她才回家,女兒醒來後她早已匆匆離開。雖然母親家和自己同在一個小縣城,但平時和女兒見麵的機會真是太少太少。在丈夫那裏,她又是個不合格的妻子。平時,他們兩個早出晚歸,基本上不在家。母親常埋怨他們:這是家還是旅店?她隻能內疚地笑笑。女兒常有個心願,希望躺在媽媽的懷裏睡上一覺,她說等幾天吧,這句話不知說了多少遍,可總是沒有實現。年邁的父親在這次地震中受了傷,她囑咐弟弟在醫院看護,自己卻隻能偶爾去看上一回。地震後,她隻見過女兒一麵,那還是在采買東西時碰到的。

在突擊隊裏工作的時候,女兒在電話裏哭著說:“媽媽,我想你。”她隻能對女兒說:“孩子,別哭,媽媽也想你,懂事的孩子是不哭的。”每當這種時候,她隻能是淚流滿麵……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文縣的特色是:高山、風車、白龍江。文縣縣城像個睡熟的嬰兒一樣,躺在兩座高山的中間,在日夜不停的、不知疲倦的白龍江江麵上顛簸起伏。風車裝飾在縣城的每一個電線杆子上,風起時,嘟嚕嚕地轉,遠遠望去,像一條彩色的河流……這一切,給這座古老的小縣城帶來了生機。

地震之後的5月23日,文縣交警大隊接到了110指揮中心的信息。有人報案,在白水江大橋橋北通往白水江賓館的便道轉彎處,有一輛小轎車掉在了河裏。死了多少人,情況不明,車從哪裏來,也是未知數。陳立輝教導員接到報警後,馬上帶領幹警關偉、季德紅趕往事故現場。

在事發現場,已經擠滿了觀望的人。拐彎處,除了一道深深的刹車痕跡之外,再就是撞壞的白龍江岸邊的兩個欄杆的豁口。除此之外,任何蛛絲馬跡都沒有。江水還和往日一樣不停地流淌著,而小車早已被江水淹沒,不見了蹤影。

陳立輝他們經過仔細觀察,發現小車是從白水江南岸過橋到北岸左手的白水江賓館方向去的。由於車速過快,當司機發現前方是山岩時,猛的一個左轉彎,車子轉了半個圓,沒有撞到山岩上,卻撞斷了白水江防護欄杠,一頭栽進了江中。可見,當時這輛小車的車速是非常高的。

陳立輝和關偉、季德紅先是沿岸找了一遍,沒有任何發現。接下來他們商量,先得找個長竹竿試探試探,看能不能有所發現。可是,這裏哪有什麼長竹竿啊!“沒關係,我去找一根來!”關偉不知道從哪裏找來了一根竹竿,這令陳立輝很是高興。他把一根繩子的一頭拴在自己腰裏,然後把另一頭交到大家手裏。大家說,這樣很危險。他說,沒關係,如果危險,你們拉我出來就行了。大家慢慢地把他放進了江岸與江水的中間,在車輛燈光的照耀下,他把竹竿伸進了江水。天啊,這江水平時看著不怎麼深,可是,現在感覺它太深了。

是啊,能不深嗎?一輛汽車進去都不見了蹤影,你一根小小的竹竿,能起什麼作用呢?

陳立輝覺得事態嚴重,因為死亡三個人以上就屬於特大事故。他馬上打電話把這件事彙報給了大隊長張智國。這時候,已經是淩晨1點鍾了。和衣睡下的張大隊長,翻起身來就跑到了事發現場。出來的時候,張智國還找來了兩支長把手電筒。

他們拿著手電,沿著白龍江一直往下遊找,看有沒有什麼痕跡,但找了幾個來回還是沒有找到任何線索。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可是,掉進江裏的小車仍然是一點線索也沒有。此時的東方已經露出了魚肚白,但是,一個通宵的尋找沒有任何進展。

張智國大隊長立即把這件事向縣委、政法委領導做了彙報,縣政法委劉書記做了重要指示:一定要查清車的來曆,一定要盡可能地找人、救人,不能有絲毫的馬虎!緊接著,縣委領導的電話也打來了:“生要見人,死要見屍。”

縣裏的指示下達了,有力就往一處使了。大隊長和教導員把所有的幹警兵分兩路,開始摸底排查。一路有副大隊長劉曉原負責,繼續沿河的下遊去搜尋,看有沒有痕跡。另一路由陳立輝教導員負責,挨家逐戶地進行失蹤人員的摸底登記調查。第三路由張智國大隊長負責,到文縣的賓館飯店、娛樂場所調查外來人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