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非常的時期,被媒體譽為“1號作家”的陳玉福先生,這個步入中年的作家,在第一時間裏,在餘震不斷的路上,冒著生命危險,經過了長達50多天的親身經曆和實地采訪,完成了20多萬字的紀實采訪稿,再現了5.12地震後隴南交警、甘南交警與災魔抗爭的日子,再現了災區交警和災區人民心貼心的情意,再現了災區交警抗震救災的點點滴滴……
沒有人知道,災難會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降臨。那些不幸的罹難者,在災難中離我們而去了。因為他們的離去,所以我們還活著。每一個生者,都必須行動起來,抗震救災、重建家園,也重建那些受到創傷的精神家園……這是所有災區交警的誓言,也是該書的精神骨髓。災區交警在用行動履行這個誓言,陳玉福先生用他的筆記錄了這個誓言的履行過程,這一切顯得那麼壯觀又那麼自然而然,這就是真實的力量。
令我沒有想到的是,陳先生會聘我為《坍塌的日子裏,交警用愛鋪路》這部20多萬字的長篇紀實文學書稿的特約編輯。2008年夏的某一天,當陳玉福先生把長途電話打到我的手機上時,我沒有把陳玉福這個名字和大名鼎鼎的“1號作家”對上號。因為,說“陳玉福”這個名字時,知道的人很少,如果說“1號作家”,在公安係統,在全國文壇,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知道“1號作家”這個稱謂的時間是2001年,當時陳先生的“1號係列”第一部長篇小說《1號會議室》剛剛出版,甘肅省公安廳廳長蔚振忠(現任甘肅省政協副主席)在《甘肅法製報》上寫了一篇評論文章叫《作家與警察》,蔚廳長號召全體警察都要讀讀《1號會議室》,要向書中的主人公汪吉湟學習。之後,報紙雜誌連篇累牘地報道宣傳作者和這本書,我便記住了“1號作家”。遺憾的是,我沒有記住“陳玉福”這個名字。在我的心目中,陳先生是真正意義上的大作家,所以,我一個初學寫作的小交警不敢奢望能認識他。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卻發生在了我的身上。陳先生不但主動找到了我,而且還委我以重任,讓我幫他編輯一下這本書,我確實感到誠惶誠恐。
陳先生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省一級簽約作家,國內多所大學的客座、兼職教授。他擁有“1號係列”長篇小說9部,中短篇小說集兩部,報告文學、電影文學劇本、電視文學劇本集多部,不但是我省的著名作家,也是全國的著名作家。在網上一查,他頭上還有許多這樣那樣的頭銜,真是讓我非常吃驚。以後我就喊他陳老師,他也是當之無愧的老師。我不知道我立刻就被他列為“1號交警”編輯部的成員,更沒想到的是又把編輯、校對這麼一個重要的任務交給了我。雖然我也常常寫一些書評,寫一些讀後感,但是畢竟那些都是事後介入的事情,出書之前的編輯和定稿工作還是第一次承擔,心裏是又驚喜又惶恐。驚喜的是業餘作者編輯專業書稿,的確有些抬舉我了;惶恐的是怕有負老師厚望,不能編輯出完美的書稿。為了打消顧慮,陳老師說:“就因為你是一名交警,所以才更有發言權;就因為你在基層,才更了解自己的同行;就因為你的文字比較紮實,所以才能更好地校對書稿。”於是,我接受了這一份既有壓力又含鼓勵的差事,憑著對職業的熱愛,對同行的深刻理解,我把這次編輯工作作為對我從事業餘文字工作多年的一個考驗。
《坍塌的日子裏,交警用愛鋪路》,這個題目是我建議給陳老師的,因為我覺得沒有比這個更能表達災區交警的心了。我想到了孩子,人人常說,孩子是愛大的。是的,沒有愛,孩子成長的道路將艱難畸形。災區交警,在地震坍塌的日子裏,如何叫那一寸一寸接連起來的道路暢通無阻呢?是愛心,毫無保留的愛心!道路,是交警的辦公桌;交警,把一點一滴的愛心播撒在路上。於是,我們在安穩中前進,在舒暢中走遠。職業,隻是一種任務;愛心,才是完成任務的動力。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當我打開老師書稿的時候,書中的許多情景叫我忍不住掩麵落淚,因為眼前往往會浮現出行走在飛石滾落、險峻如林道路上疲憊交警的身影,在每一次戰勝災魔後彼此緊握雙手的喜悅,還有老百姓眼裏的感激,領導目光裏的肯定和欣慰……這一切,來得那麼不容易。往往如此,又好像我自己不能親口向他們說聲謝謝而內疚,感慨之餘,敬重之餘,我會心疼,心疼他們的累,心疼他們的苦,心疼他們的不被理解;淚眼蒙曨裏,又為他們自豪,為災區人民,為公安交警同行,為有這一支隊伍。我的思緒又會被牽扯得很遠,很遠。於是不得不停下筆來,琢磨這些普通人身上的人性靈光。
這部長篇紀實報告文學給我的最大啟迪是,盡管紀實文學缺乏浪漫性,但它是獨立的,必讀的,因為它是一部關於真實事件的文字。在校對書稿的過程中,我越來越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立即動筆去寫,不用深思熟慮,也不用全麵地去認識事物。這種認識常常意味著我們無法觸及的深度、疲憊不堪和麵對世界萬千變化的眼花繚亂;立即動筆去寫,是冬是夏無關緊要,隻要想象力之樹還枝繁葉茂;立即動筆去寫,被賦予曆史符號的那些人、那些事,才會如這部書稿中的人物事件一樣鮮活有生命。整個書稿中對於人物的情景設置,是我最為佩服的一點。因為,常常,許多作者在寫作的過程中,會把一個人物或一件事情脫離開它所處的環境,以為這樣便是另類,有特色。殊不知正是這種脫離,使人物失去了所生存的環境,於是變得孤立無援,目光呆滯,語言貧乏。《坍塌的日子裏,交警用愛鋪路》正是克服了這種常見的寫作誤區,無需過多描述,一個眼神,一種微笑,我們便知道他是誰,因為他所處的環境締造了他的這種性格和神態,這樣的人物,給讀者的感覺是真實的、溫暖的。另外,整個書稿呼喚了一種大氣,呼喚了一種力量。這種大氣,這種力量來源於作者審美的自身,來源於作者的人格魅力,來源於作者審美意識和所要傳遞給我們的意識,這些意識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讀者的心,給讀者一種啟迪,抑或一種鼓勵。
長期以來,我對我自己從事的公安交警這個職業充滿了信心和自豪,我深知作為一名交警的艱辛與堅韌,我夢想用我自己的筆把屬於交警的那一部分精彩展現出來。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卻始終未能投入更多的精力為之做些什麼。麵對這部書稿,我欣慰又感慨,我的欣慰是由於我畢竟做了一件我多年夢想做的事;我的感慨也是由此而發,我深感一種職業給人的影響,也需要我們安靜地去思考,深刻地去挖掘,才能知道它的本質帶給我們的東西。想到“交警”這個字眼的時候,我便自然地生發出這種切身的感慨。
現在,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因為想到這本書將要出版,將要使陳老師的辛苦有一個結果,將要滿足作為交警的一個願望,將要帶給所有人驚喜和對交警這個職業的深刻理解,我心裏是那樣的溫暖。我知道,關於交警的這個話題,將在這部書裏永久不衰。交警,關於它的精彩,它的剛毅,它的艱辛,它的委屈,它的一切,將一一在這裏找到歸宿。《坍塌的日子裏,交警用愛鋪路》長篇紀實文學,隻是“1號交警”的一個開端,“1號交警”所承載的曆史重任是不言而喻的,它將像奔騰不息的長江之水,延接曆史,走向未來與輝煌。讓我們在陳先生的鼓勵下也動起手來,向陳先生學習,加入到陳先生的交警文學創作隊伍中來,努力創作出更多綴滿繁花的嘉木,譜寫出反映時代交警高歌的精彩華章。
2008年11月於平涼
甘肅省隴南市文縣公安局交警大隊抗震救災每日工作情況
5月12日
下午兩點半文縣發生地震後,大隊領導第一時間趕赴單位,迅速組織人員維護城區交通秩序,搶救受傷人員,疏散車輛、群眾到安全地帶。晚上在參加縣委、縣政府和縣公安局召開的緊急會議後及時組織召開隊務會,研究抗震救災方案。並組織警力參加城區治安巡邏,維護社會治安。
全天共出動警力124人次,出動車輛32車次,救援車輛8台次,救助群眾350人次。
5月13日
淩晨3時,大隊領導張智國、陳立輝接縣政府領導指令,帶領事故處理民警趕赴臨江處置客車因地震落石被砸的9人死亡、15人受傷的事故。8時許,到達臨江事故現場,組織展開調查,安排屍體認領,傷者救治轉院事宜。查看臨江中隊新建辦公樓,基本無損,但中隊巡邏車在武都修理廠被碰壞。晚7時,處理完畢後,返回縣城。
城區組織進行交通秩序維護,疏散群眾,設置抗震救災援助點。下午,文武公路搶修通車後及時引導電力、通訊救援搶險車輛進入各搶險點。
10時許,與碧口中隊取得聯係,幹警及家屬無傷亡,中隊辦公樓出現裂
縫;安排組織參與碧口地區的搶險救災工作。晚上繼續安排警力進行巡邏。
全天共出動警力168人次,警車48台次,引導搶險救災車輛156台次。
5月14日
完成甘肅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陸浩,甘肅省委副書記、省長徐守盛等領導來文縣檢查指導抗震救災工作道路警衛工作;引導救援部隊車隊順利到達碧口重災區;完成水壩救災物資空投點執勤及救災物資車隊開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