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和中庸一直被多人誤解,其實低調不是低人一等,不是一味的忍讓,也不是與世無爭;而是一種超越別人的智慧,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攻伐之術,是一種不爭而獲的謀略。
中庸不是隨大流,不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不是圓滑老練;而是一種均衡之術,是一種不保守不偏激的態度,是一種一和為貴的生存智慧。
富蘭克林是美國的開過元勳之一,他年輕時帶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有一次他去一位老前輩家做客,昂首挺胸地走進那座低矮的小茅屋,進門‘嘭’的一聲,他的額頭撞在門框上,腫了一大塊,老前輩小著出來迎接說:“很痛嗎?你知道嗎?這是你今天來拜訪我最大的收獲,”一個人要想洞明世事,練達人情,就必須時刻記住‘低頭’,富蘭克林記住了,所以成功了。
據說三過時期的賈詡是比諸葛亮還要聰明的人,他一生做了很多聰明事,投降曹操後,他一直低調做人,中庸做事,作為從敵人陣營裏投降過來的人,賈詡是曹操所有謀士裏結局最好的一位,可以說賈詡為人處事的原則正是他智慧的體現。
低調做人是一種品格,一種姿態,一種風度,一種修養,一種胸襟,一種智慧,一種謀略。欲成事者必須得寬容人,進而才能為人們所說的,這個人能立世地根基,有了穩固的根基,才能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當然,要加固這一根基,就需要我們在平常做事的過程中,中庸、平和、不偏不倚、穩步前進,宋代理學家程頤說過:“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平常與通常是持中的結果,就像數學中的正態分布曲線,越是中間區域概率越大。事件顯得平常,所以從表現上來看,最和偕的處世方式,往往很平常,很普通就像圍棋手不緊不慢地招下子兒。
孔子是一個出世大師,他不如顏回仁德,卻可以叫他通權達變;他不及子貢有辨才,卻可以叫他收斂鋒芒;他不及子張矜莊,卻可以叫他隨和。孔子不具備他們各人的長處卻又避免了他們的短處,他之勝於人,就在中庸之道。
低調做人,中庸做事,不僅可以保護自己,融入人群,與人們和諧相處;也可以讓人在暗中蓄積力量,然後悄然潛行,在不顯山也不露水中成就事業,反過來說:做人若不懂得低調,就會處處碰壁;做事若不懂得中庸,就會處處受阻;這一點無須舉列,曆史和現實生活已經給了我們很多教訓。
所以為人出世要低調也要中庸,做人要低調,也要能方能圓,做事要中庸,也要能進能退,人生旅途中困難太多,要想成功就的低調做人,中庸做事,還要克服自身,然而克服自身的障礙事實上也是最困難的事情,也並非能克服自身的障礙的人就一定會成功;不管是否成功都要時刻自我反省,提升自身價值。
我國古代有不少才子因恃才狂妄,以致受人排擠、打擊、遭貶、落困,終生不得誌。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也留傳下來了一個巧誨狂妄助手的趣事:愛因斯坦的助手年輕得力,聰明有才華,可是除了愛因斯坦外,任何人都不放在眼裏。一天,愛因斯坦對他說:“孩子,我今後應該拜你做我的老師了。”這個青年助手一聽嚇了一跳,連忙說:“愛因斯坦先生,我是非常尊敬您、崇拜您的,甚至超過對我親生父親的愛,如果我有什麼不對的地方,請您盡管指教。”愛因斯坦說:“孩子,你雖然對我很尊敬,但卻不尊重我的朋友。而我所交往的這些科學家和教授,他們都是我的老師,而你卻不把他們放在眼裏。為了使你將來能夠成為有點用處的人,所以我也應該拜你做我的老師!”他的助手聽了很受教育,逐漸改正了自己的缺點,不再狂妄自大了。
太狂是滅亡的前奏。《左傳》載言:“驕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太狂了,必然會造成個人輕舉妄動。諸葛亮為何要揮淚斬馬謖?就是因為馬謖太狂了,不聽忠言勸告,結果痛失街亭。馬謖被斬,咎由自取。
現實生活中,如果太狂了,即使你有才,群眾也不能容納你,同事,上下級,鄰裏之間都不歡迎你,你會遇到被老板炒魷魚、同事不理你的待遇。
謙虛謹慎是做人的美德。但是謙虛過頭了,就會走向反麵。第一,謙虛過頭,給人一種虛假的感覺;第二,謙虛過頭,給人一種變相驕傲的感覺;第三,謙虛過頭,給人一種無能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