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成就一番事業的途徑不外三種:一是正攻,即從正麵進攻;二是側攻,就是將進攻方向選在一個側麵,發起進攻,戰而勝之;三是反攻,就是運用反向思維來指導進攻。
一個人要幹成一番事業,選擇什麼樣的途徑,是尤為重要的。縱觀古今中外,大凡事業有成者,他們為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選擇了各式各樣的途徑,但總起來看,大體上可分為三種類型:
正攻型。所謂正攻,即正麵進攻之意。大多數人走的是此路。這一途徑,盡管比較穩妥,失敗的可能性要小些,可要取得事業成功的難度也相對大些。不付出十分艱辛,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是很難出人頭地的。正攻者,目標明確,並朝著目標直接發起衝擊。美國的比爾·蓋茨,上大學二年級時,就立誌要在“計算機世界”有所作為,他選擇的是適應時代潮流的目標方向,並相信自己“將會改變我們和整個計算機世界”。在他20多年的執著追求下,終於在微軟方麵榮居群雄之冠。波拿巴·拿破侖在青年時,就下決心為法國建功立業,他從步人軍營當一名普通士兵起,步步為營,紮紮實實。長期的軍人生涯和戰爭磨煉,使得他一步一步地成長為法國國務活動家和統帥。
側攻型。所謂側攻,即為達目的,將進攻方向選在一個側麵,發起攻擊,戰而勝之。選擇此一途徑者,人數較少,競爭的對手也不多,隻要“咬定青山不放鬆”,成功就會向你招手。北宋時,有一個從事印刷術的平民畢昇,攻克了很少有人問津和留心的難題。他深感雕版印刷術太艱難,費時費工又費料,而且刻錯了就隻有重刻,還很容易產生字句混亂。於是,他下決心另辟蹊徑,研製更好的印刷術。他花了很多功夫,用膠泥刻成一個一個的單字,放在火中燒硬,然後在鐵板上敷上鬆脂、蠟和紙灰,放上鐵框,再將排滿字的鐵框放到火上,等鬆脂和蠟稍熔化了,用平板一壓,就印出來了,終於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傑出貢獻。在仕途上,也不乏另辟蹊徑的事例。20世紀六七十年代畢業的大學生,許多人步入了教育界和科技界,相比同時步人政界的學友來說,他們這些做學問的似乎與做官無緣。然而時過境遷,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科教興國”戰略決策的實施,他們中的一些佼佼者都被選拔到各級黨和政府的領導崗位,有的甚至擔任了省、部以上領導職務。現在每年都有一批軍校畢業生不是直接進入大機關而是自願去邊疆基層工作。從表麵上看,他們比進機關,在領導身邊工作的同學進步要慢些。而事實往往相反,由於他們避開了機關激烈的人才競爭,反而比較容易在基層脫穎而出。
反攻型。軍事上對反攻的解釋為:防禦軍隊在抗擊敵人進攻過程中或在擊退敵人進攻之後采取的進攻作戰形式。人生成就事業,采取反攻途徑者的很少,但風險性很大,刺激性強,一旦取得成功,更顯得輝煌。公元前499年,吳王夫差率軍征伐越國。越國抵擋不住,國王勾踐隻得帶上敗兵退守會稽山,並向吳國求和。但夫差提出,勾踐夫婦必須到吳國作人質。勾踐夫婦被迫到吳國作人質後,勾踐被指定住在吳國先王墓邊的石屋子裏喂馬。夫差隨時派人暗中監視,每次都見勾踐衣衫襤褸,安分守己,就慢慢地放心了,後來就把他們放回了越國。勾踐回國後,念念不忘會稽之恥,下令將都城遷到會稽,並且規定自己每天晚上必須睡在一堆柴草上麵,還在屋中間掛了一個苦膽,每天醒來第一眼就看到它,每次吃飯前先嚐嚐它,並且高聲自問:“勾踐,會稽之恥你忘了嗎?”在臥薪嚐膽的同時,勾踐大力發展生產,嚴格訓練軍隊,全國軍民也發憤圖強,隻用了短短幾年時間,越國就人丁興旺、物資充足。公元前482年,勾踐親率五萬大軍,直搗吳國,一舉攻人吳都,報仇雪恥,終於征服了吳國,使越國成了雄踞東南的強國。反攻途徑的成功選擇和運用,使勾踐由奴又變成國君。在普通人中,以不爭為爭,以不攻為攻,先退後進,後發製人的成功典型也比比皆是。
為了成就一番事業,每個人所選擇的途徑也許不同,或正攻,或側攻,或反攻,有些可能交替使用,但不管怎樣,都應依所處的時代、地點、條件、環境以及個人情況的不同而應有所區別,不能人雲亦雲,盲目仿效。古希臘哲學大師蘇格拉底,曾要他的弟子從一個蘋果園的這頭走到那頭,並從中選摘一個最大的蘋果。弟子們走到園子中間,看到一個很大的蘋果,卻都不動手去摘,都想等個更大的。誰知後麵的蘋果一個比一個小。於是,弟子們央求大師讓他們再選摘一次。蘇格拉底拒絕了弟子們的央求,教誨說:選摘蘋果與選擇人生道路一樣,不可能有第二次的。這個事例啟示我們,成就事業的途徑若選擇不當,必將鑄成終身大錯。正確的選擇是人生的關鍵,千萬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