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借鑒。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如果抓住別人曾經犯過的錯誤不放,怎能使人安心工作呢?
不過,沒有一點氣度的人是不會這麼幹的。做領導的這樣做了,下屬當然願意為他做任何事情。
《詩經》上說:“百川入海,有容乃大。”意思是說,千百條河流之所以能流入大海,是因為大海有兼收並蓄的寬大胸懷。無論古今,無論政壇還是商海,都要能夠容人,能夠容納有不同意見的人,這樣才能做到事業的興旺。
有這樣一位廠長,很有容人的胸懷,在當地傳為美談。
有一次上級組織質量大檢查,參加這次檢查的不僅有主管局的領導、專家,還有各廠的一些技術骨幹。有位外廠的小夥子在檢查中,當著這位廠長的麵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你們的計量器既不準確,也不齊備,你這個廠長怎麼當的?”又說:“計量是工業生產的眼睛,不抓計量,就等於眼睛看不見了,怎麼抓產品質量?”
大概是年少氣盛,得理不饒人的緣故吧,那位小夥子越說越尖銳,絲毫沒有顧忌那位廠長的麵子。
可是,廠長卻頗有大將風度,這些尖刻、刺耳的話並沒有引起他什麼不愉快,相反他還連連說道:“提得好!提得好!”這可不是那種敷衍搪塞式的一般表態,而的確是從心底裏接受意見的態度。因為他知道,他廠裏缺的就是計量方麵的人才,沒有人才怎麼能搞好計量呢?
他眼前一亮,這個小夥子不就是現成的人才嗎?他趕快與兄弟廠聯係,想方設法要把這個小夥子調過來。經過努力,調動終於成功。小夥子果然是計量方麵一把好手,全廠的產品計量都由他負責,產品質量自然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廠裏還有位年輕的女技術員與車間的一位老師傅鬧矛盾,弄得很不愉快。廠長批評這位女技術員,她不服氣,當麵和廠長爭吵起來,還甩下手裏的工作,揚言要調離這個廠。廠長並沒有給她穿小鞋,從那以後就像沒發生那回事一樣。有一天廠裏通知這位女技術員,說是要送她出去學習,讓她把整套技術學回來,回來後就讓她專門負責這方麵工作。當時,她簡直難以置信這是真的。同時,她也為自己態度不好而感到慚愧。
學習回廠後,她主持編寫了專門的《工藝手冊》,成了廠裏的技術骨幹。過去,她一度打報告說要調走,學習回來後她卻說:“這回我是棒打也不走了。”
能有這樣容人氣量的廠長,廠裏的生產還能搞不好嗎?
在工作中,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麵臨這種狀況不外兩種處置方法:一是針鋒相對,堅決反擊;二是以退為進,強忍自安。實踐證明,有時候,能忍者恰恰是強者。這裏所說的“忍”,是為了大局、為了長遠利益而把他人強加給自己的痛苦、怨憤強咽下去,不予反擊,求得息事寧人的一種處事方法。有句俗話說:“百忍成金。”它從某種意義上道出了“忍”的意義和價值。
首先,“忍”有助於緩解矛盾衝突。在同事、親友之間發生矛盾時,隻要有一方采取“忍”的姿態,主動放棄對抗,就會使矛盾失去繼續激化的動力,從而使矛盾趨於緩解。
其次,“忍”能導致問題的“冷處理”。在矛盾狀態下,雙方頭腦發熱,不夠理智,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而一方的“忍”就會使雙方脫離接觸,獲得冷靜理智處理矛盾的機會。
最後,從長遠來看,“忍”還有助於成就大事。事有大局與局部、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之分,當眼前衝突有礙大局和長遠利益時,“忍”的態度就成為顧大局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