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精明的人總是喜歡揪別人的辮子,抓別人的缺點,以為這樣做就會顯示自己比他人高明,實際上這種語言、行為上的絲毫不糊塗卻是造成兩個人關係疏遠、分道揚鑣,甚至成為仇敵的根本原因。因此,糊塗一點對於一個人而言沒有什麼不好,在該糊塗的地方糊塗也是人生至高的一種智慧。
2.可以使自己心態平和
與人交往、處世的關鍵是使心情愉快,但在現實人際交往中,似乎我們很難做到,我們的心情總是受到人際關係的牽製。心態平和是心情愉快的前提,難得糊塗就可以使一個人心態平和。
如果你是一個牙尖嘴利、眼尖手快的人,你必然會發現一些別人注意不到的東西,如果你一笑置之,不加追究,不久你就會忘掉這些東西,而一旦你覺得自己無法不指出來,非要給他人一個昭示,既弄得他人滿心不快活,恐怕你自己的心也難以平靜下來。因此,與其讓自己陷入其中難以自拔,那遠不如糊塗一點,不去追究那麼多,讓自己活得更加輕鬆一點。
3.於己方便
人常說:“給人方便,於己方便。”難得糊塗無非就是給人方便,給人方便,人就會對你也方便。兩個過於精明的人就像兩隻正在酣鬥的公雞一樣,非要分出個你勝我敗來,這於健康的身心是沒有什麼益處的。
如果你是一個處處不糊塗的人,總是圓睜雙眼,提高警惕地生活,那你累不累呀?你有沒有身心疲憊的時候?你何不像一個大智若愚的人那樣難得糊塗一下!
(1)要做到難得糊塗,一個人就應具備寬容的美德。有了寬容心,你完全可以對那些雞毛蒜皮之類的小事付諸一笑,你完全可以對並不重要的事糊塗一下,你完全可以對無關緊要的事網開一麵。
如果你這樣做了,你會處於一個快樂的心境之中,正如人們常說的:“原諒使人快活。”
(2)像宋代的呂端一樣“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要分清什麼是大事,什麼是小事。如果你是一個法官,對於貪汙腐敗、行賄受賄之類的事絕不能糊塗;而對同事把你一盒煙拿了、不小心碰了你一下這種小事完全可以糊塗一下。
(3)別成為一個過於精明的人。過於精明的人常好為人師,指手畫腳,求全責備,對人苛刻,眼睛裏容不得半點不合意之處。這種精明人為了顯示其精明處,常常是橫挑鼻子豎挑眼,從來都不會難得糊塗一下的,這種人屬於招人厭的那一類。
內方外圓的處世之道
相信大家都見過中國古代的銅錢,也一定注意到了它外圓內方的特征,這也正是中國辯證哲學在人際關係的處理上的集中體現:內心剛正而處世圓滑。一枚小小的銅錢將中國內方外圓的處世之道演繹得淋漓盡致。
內心剛正自然是指內心的正直與善良,而處世圓滑則絕不是圓滑世故,更不是平庸無能,這種圓是圓通,是一種寬厚、融通,是大智若愚,是與人為善,是居高臨下、明察秋毫之後,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不因洞察別人的弱點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別人高明而盛氣淩人,任何時候也不會因堅持自己的個性和主張讓人感到壓迫和懼怕,任何情況都不會隨波逐流,要潛移默化別人而又絕不會讓人感到是強加於人……這需要極高的素質,很高的悟性和技巧,這是做人的高尚境界。
圓的壓力最小,圓的張力最大,圓的可塑性最強。
這圓好做又不好做。好做是因為如果人真正有大智慧、大胸襟,真正能自強自信,心態平和,心地善良,凡事都往好的一麵想,凡事都能站在對方的立場為他人著想,人的弱點皆能原諒,即便是遇見惡魔也堅信自己能道高一丈,如真能那樣,人還有什麼做不好呢?
如若不是這樣,凡內心孤獨的人必喜虛張聲勢;內心弱小的人必好狐假虎威;心中有鬼的人必愛玩弄伎倆;沒有自信的人必會尖酸刻薄,試問這樣的做人又從何談圓?
當然也不乏有人為了某種利益和目的而不惜斂聲屏息,不惜八麵討好,不惜左右逢“圓”。但這種圓和那種圓絕對有本質的區別,這種“圓”的後麵是虛偽和醜惡。而我們所提倡的“圓”則並非是虛偽和醜惡,而是在人際交往中要懂得變通,能與任何性格的人較暢通地打交道,並且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自身並收獲人脈。它更是一種與人進行和交流的技巧,有利於人與人之間更加暢通地進行溝通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