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沒有人生下來就敢於去冒險,無所畏懼,但我們可以以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來一點一滴地培養自己的冒險性格。
首先,讓自己有去開拓一次冒險的勇氣。
無論做任何事情,如果一個人連開拓的勇氣都沒有,那麼,他還沒有開拓便失敗了。因此,勇氣是培養冒險性格的第一步。
名譽全球的美國玫琳·凱化妝品公司的創始人玫琳·凱說:“我認為,放手讓人們去冒險,允許他們在冒險時犯錯誤,這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一條刺激人們進步並富有創新精神的最好途徑。”
玫琳·凱首次舉辦化妝品展銷就砸了鍋,她當時急於想證明可以在三五成群的女子中銷售自己的產品,也希望自己的展銷會大獲成功,但那天她一共隻賣出了五毛錢。離開展銷地點後,她在一個角落裏大哭起來。
這時她開始懷疑自己當初的冒險是否正確,因為她把畢生的積蓄都投入了公司,一旦失敗將一無所有。她問自己:“你究竟錯在哪裏?”這一問使她恍然大悟——她竟從來沒有請人訂貨!忘了往外發訂單,而隻是指望顧客自己上門買東西。
這一次的冒險使她明白了自己的錯誤關鍵所在,第二次的展銷會上沒有再重蹈覆轍,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當然,沒有人願意失敗,尤其是在冒險的前提下,你必須知道哪些風險該冒,哪些風險不值得,然後你還必須對自己有足夠地了解和評估,這樣你才會有足夠的勇氣來開拓你的冒險。
其次,要敢於去衝破禁區。
生活中往往會有很多禁區或障礙無時無刻不在阻止我們冒險、進取的步伐,因此,敢於去衝破禁區也是冒險中很重要的一步,隻有衝破了固有的,才能發現新的。
在一家發展效益不錯的公司裏,有一次,總經理叮囑全體員工:“誰也不要走進7樓那個沒掛門牌的房間。”員工們都牢牢地記住了。
不久後,公司新招聘了一批員工,總經理也向他們作了同樣的交代。
“為什麼?”這時有個年輕人嘀咕了一聲。
“不為什麼。”總經理滿臉嚴肅地答道。
回到崗位上,年輕人還在不解地思考著總經理的叮囑,其他人便勸他幹好自己的工作,別瞎操心,但年輕人執意要走進那個房間去看看。
他輕輕地叩門,沒有反應,再輕輕一推,虛掩的門開了,隻見裏麵放著一個紙牌,上麵用紅筆寫著——把紙牌送給總經理。
這時,得知年輕人闖入那個房間的同事開始為他擔憂,於是,都勸他趕緊把紙牌放回去,大家替他保密,但年輕人卻直奔15樓的總經理室。
當他將紙牌交到總經理手中時,總經理宣布了一項驚人的決定——即刻任命他為銷售部經理。
“就因為我把這張牌拿來了?”“沒錯,我已經等了快半年了。相信你能勝任這份工作。”總經理充滿信心地說。
果然,年輕人升為銷售經理後把銷售部的工作搞得紅紅火火。
這位年輕同事的成功告訴我們,隻有思想上的絕對禁區,沒有行動上的絕對禁區。總經理說辦公室不讓進,但並不是進不去。雖然每個人都想知道為什麼不讓進,但如果不進去是永遠不可能知道的,關鍵是想不想進,敢不敢衝破它。
衝破禁區,你會看到成功在向你招手。
最後,一定要堅信沒有做不到的。
其實,“能”還是“不能”完全取決於你的信念,你認為能,你就能。當別人告訴我們要“實際一點”的時候,他們也許是沒有惡意,有的甚至有可能是發自內心的善意,但是他們的話常常會引發我們內心的恐懼與不安,使我們害怕嚐試冒險,自我設限,生活也變得千篇一律、原地踏步。
事實上,“你做不到”並不是真理。除非你確實試過,否則沒有人能肯定地說“不可能”——因為沒有任何人知道。
幾乎每一個偉大的構想在開始的時候,沒有幾個人能想到它真的可行。在飛機發明之前,科學家認為飛行是不可能的;在麻醉藥發明之前,醫生堅信無痛手術是不可能的;在原子彈發明之前,科學家也都相信原子是不可能分裂的,原子彈的構想根本是無稽之談;蒸汽機發明之前,就有人數落富爾頓:“你有沒有搞錯,先生!你要在甲板下生起一團火,讓船能夠乘風破浪地航行?”但結果呢?富爾頓不但實現了目標,還因此發明了蒸汽機船。
生命中,沒有什麼比完成別人口中“辦不到”的事情更過癮的了。人生的一大樂事就是敢作敢為,去完成別人認為你做不到的事。
心胸坦蕩 豪爽率真——培養豪爽型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