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看銀河半導體公司,作為一家主要從事電氣、半導體等產品製造與貿易的企業,它麵臨包括來自業內對手的激烈競爭、勞動力成本上升及人民幣升值等不利因素。公司董事會為了追求高回報,一直尋求新的投資機會,甚至包括不在公司主營業務範圍之內的機會。
但銀河半導體公司是不是有些過於急功近利了?它有能力進行這樣跨產業的經營嗎?我們再來看看家電企業海爾集團的例子。海爾將自身的擴張線延伸到了手機、計算機、金融、生物製藥等行業。但白色家電積聚的核心技術能不能做手機、廚房、計算機、金融?答案是否定的。例如白色家電在庫房存3個月後,最多跌價20%,但技術和潮流變遷迅速的計算機可能是60%甚至90%。由於海爾原來的核心競爭能力對計算機業無效,結果海爾在計算機上沒有什麼作為,其它行業也是如此。
銀河半導體公司由於對自身行業信心不足,進軍全新行業,很可能重蹈海爾的覆轍。
這就給我們領導者這樣一種啟示:遇到市場地震,企業領導者切忌浮躁,而要鎮靜且深入地分析危機發生的原因,多聽取專家的建議,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領導者須知,信心的建立、想象力的發揮、勇氣的重新引入,這是我們很多本土企業企業領導者需要做的根本。
企業寒流,一切都被不確定
市場是自己的仆人,而非自己的領導。
——沃倫·巴菲特
2008年8月20日,上證綜合指數強勢反彈,日漲幅達7.69%。有基金經理分析,應該是以下幾個傳聞共同促成了這次上漲:中信證券計劃動用50億元增持二級市場股票,方案已經報證監會;知名國際投行摩根大通發布報告稱,國家計劃2000億元~4000億元的經濟振興計劃,包括減稅、穩定國內資本市場和支持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等措施;中投從美國部分撤資,加入國內經濟振興計劃之中。對於這些傳聞,不少基金經理一笑了之,表示不足為信。因為現在通貨膨脹率還很高,經濟回落就是目前宏觀調控想要得到的結果,中國經濟不需要“振興”,需要的是“轉型”。
正如8月20日的中國股市,2008年的中國經濟也被各種不確定性所包圍。溫總理在2008年3月的記者招待會上曾說過,2008年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之所以困難,是因為不確定因素增多,調控的難度加大。那麼,中國經濟目前麵臨哪些不確定因素呢?
首先是通貨膨脹影響。最近一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成為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經濟術語。2007年,中國的CPI達到11年來最高漲幅,物價水平上漲使越來越多的人覺得無法承受,人們的肉類消費額明顯減少。經過宏觀調控,2008年7月CPI同比增漲6.3%,漲幅連續三個月回落。但7月工業品出廠價格(PPI)比上漲10%,創下12年來新高,這使得企業經營成本大增。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王國剛說:“為了控製CPI,前麵這些時間,我們對PPI當中的好些因素,給予了價格管製,比如說石油價格,電力價格,水的價格,後來又對電煤的價格進行了一些管製,這些管製不是長久之計。如果逐步地把原來管製的價格放開,那麼這樣從PPI傳過來的仍然應該引起重視。”
其次是受到世界經濟疲軟的影響。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經濟的開放程度和市場化程度不斷加大,世界經濟形勢對國內經濟影響也越來越大,受美國次貸危機和各國經濟下滑的影響(德國經濟4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日本和加拿大也出現經濟負增長)中國的出口增速明顯下降,貿易順差開始回落,中國的股市也一度下挫,使投資者的信心盡失,增加了投資者對我國經濟前景的擔憂。進入8月,國際油價和糧食價格大幅回落,但美國的次貸危機又進一步惡化,國際經濟走勢呈現持續低迷的狀態。
再次就是人民幣彙率了。最近一年,人民幣的升值速度實在讓人感到觸目驚心。2008年6月27日,人民幣對美元彙率中間價為1:6.861,較去年底已累計升值超過6%,與去年一整年的升值水平相當。人民幣的升值過快對出口企業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和損失,甚至使它們走向破產。進入8月,國際美元走勢強勁,人民幣兌美元彙價連續10個交易日回落。這讓出口企業鬆了一口氣。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依然存在,不少企業還是不敢接長期訂單,怕人民幣的升值速度再次超出預料而造成損失。
不確定因素其實還有很多,比如從緊貨幣政策現已開始小幅調整,8月中央人民銀行宣布2008年商業銀行人民幣新增貸款額度較年初設定的規模擴大5%,下半年將可以增加投放大約2000億元人民幣的貸款,新增貸款額度將主要用於支持小企業和農業的發展。但貨幣政策會不會進一步調整是個未知數。實行減稅的呼籲能否得到中央財政政策回應也是不確定的。
不確定的還有油電價格改革的時間與力度……
奧運暖風,幾多歡喜幾多愁
我們麵臨的挑戰就是如何把握機遇,並使自己保持在第一的位置上。
——邁克爾·戴爾
奧運經濟將為中國帶來超過3萬億元的龐大商機,從而形成巨大的奧運經濟產業鏈。以下一些行業將直接受益:
一、材料和設備市場,奧運工程建設及采購市場龐大,涉及材料、工程、設備、裝飾、家具等多個領域,不少中國企業在競爭中占得了先機;二、環保市場,“綠色奧運”帶來大量市場工程、水利工程、電力工程、環保環衛工程及相關材料設備的采購;三、旅遊市場,奧運期間有700萬觀眾入場觀賽,500萬入境旅遊,以及1.2億國內旅遊,這將直接帶動出租車市場、飯店市場和旅遊景點市場;四、特色商品市場,奧運商品在持續熱銷;五、餐飲市場,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奧林匹克公園每天消費啤酒10000杯,可樂70000瓶,比薩2000個,熱狗3000個,可見餐飲需求市場之大;六、文化市場,體育市場、藝術市場、廣告市場、出版市場等都是奧運會舉辦的直接受益者。
具體到企業,北京奧運會的舉辦,使得很多中國企業第一次登上全球性的舞台。很多讚助奧運的中國企業“內外雙修”,進步神速。它們對內改善產品質量、調整產品結構、提高服務水平、提升員工素質,對外則以奧運會為助力,開展公益活動,樹立企業良好形象。
北京燕京啤酒董事長李福成這樣總結企業奧運讚助的得失:“沒有品牌的競爭是無力的競爭,沒有品牌的市場是脆弱的市場,沒有品牌的企業是危險的企業。企業為奧運服務的最大收獲是品牌提升。”燕京啤酒公司通過奧運營銷,大量有形資產轉化為無形資產,完成了產品結構調整,完善了產品檢驗標準,生產、加工、物流、員工素質等方麵均有大幅提升。此外,燕京啤酒通過讚助北京奧運會,讓更多的消費者更好地認知了這個品牌,增加了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
紡織服裝讚助商恒源祥為北京奧組委、奧運技術官員和中國體育代表團提供了一萬餘套正裝。為使服裝合體舒適,恒源祥專門成立了“量體師”隊伍,做到“一人一碼、量體定製”,還完成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奧運技術官員體型數據的采集和分析。整個服裝製作過程共耗時4690個小時,耗用麵料超過34公裏。恒源祥品牌中心總監說:“在參加奧運會的過程中,我們學到了許多運作方略,我們會將這些方略用在未來的品牌推廣中。”
但由於中國是個經濟大國,奧運對全國經濟發展不能算是非常大的刺激因素,其影響主要在北京。就像美國的洛杉磯、亞特蘭大奧運會,其刺激作用與漢城奧運會對韓國的影響比起來可能微乎其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