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素質教育理論篇(九)(1 / 3)

蒙台梭利教育學著作的基本觀念,是應為兒童提供適合於他們生活和學習的環境。對於她的教育計劃而言,重要的是對內外發展應同樣重視,要安排得使之互為補充。不過,外源發展即使受到重視,也僅僅是注意到了唯心主義的各派哲學和教育學觀念所取得的內源教育的勝利的後果,這一事實證明了該計劃的科學定位。在這兒,塞甘的影響,以及證實了感覺在人格形成發展過程中所起作用的佩雷拉的影響,應是確定無疑的。認為僅僅通過控製人的感覺輸人,就有可能塑造和改變人,這一起法在蒙台梭利的理論中也曾起過重要作用,而這一點曾是狄德羅在他的《論盲人的書簡》和《論聾啞人的書簡》中討論過的題目,也是促成盧梭的感覺培訓計劃的動因。

蒙台梭利在教育過程中采用了一套標準化的學習材料,而羅莎阿加齊則堅決主張由兒童自己收集的實物來完成這一功能。這樣,對實物的體驗就更完全徹底,而免除了隻在這一最初階段之後才引進的抽象過程。不過,倘若認為兩者的區別在於阿加齊姊妹主張直接經驗而蒙台梭利主張抽象過程,那就錯了;蒙台梭利同樣也極為關注經驗階段。雖然她更強調有節製地,通過考慮周全的計劃安排了,引進對智力發育最為重要的比較的抽象的過程,以免使其聽任自然。

就像其他的新教育家那樣,蒙台梭利也知道,假如要使教育過程始終保持相對平靜,而不那麼矛盾迭起,就必須以兒童自身的愛好與興趣作為出發點,但她也意識到,必須用訓練去鼓勵和加深這些愛好與興趣,進一步說,此事的成敗取決於能否喚起兒童的責任感。這才是她真正獨特的貢獻:她不僅關注兒童的興趣與愛好,就像其他許多僅僅把自己的理論建立在這一原則基礎之上的新教育家們所做的那樣,而且還努力設法鼓勵兒童一方的責任心和自律感。

奧爾特加的“成熟的教育”奧爾特加在他開始大學講課時就堅持學生要從他們置身於其中的文化開始;但是,如同文化的創造者一樣,他們應該批判地對它進行分析,看看直到那時為止已產生的文化是否使他們滿意,如果不滿意,他們是否迫切感到需要改變它。他說,這就是真正生活的內容,在一個人所處時代的文化中的生活。隻有在我們找到一種滿足我們感到需要的思想時,我們才能說我們找到了真理。然而,如果學生隻是覺得需要去學別人已發現的東西,他們最多也隻會感到熱情或愉快,因為他們的學習是強加在他們身上的一一人為的某種東西。這種需要是和那些創造了新知識的人感到的需要不同,那些人這樣做是因為他們需要它以便繼續活下去,因為這是一種切身的需要,這就是為什麼奧爾特加提出了這個有趣的教學概念:“教學首先和基本上隻不過是要使學生感到對某種學科的需要,而不是教他們一種他無法對之感到有任何需要的學科。”

因此,我們必須促進的教育機構是對為學生感到的切身問題找到答案的不斷需要所驅使的那類機構,在這類教育機構中自由、民主和現代性是關鍵。這就是奧爾特別以他最著名的一篇著作《大學的使命》中建議的教育機構。

在這部著作中一開始他就對他心目中的西班牙大學進行分析。他說:一個高級學習中心,在那裏培養有錢人家的子弟,而不是工人階級的子弟從事智能職業,在那裏,教師熱衷的是科學研究和培訓壬來的研究人員。

奧-爾特加對這樣的大學提出很多批評:它是培養精英的做法,因為所有那些能夠並且應該從高等教育中獲益的人並沒有得益;它的研究工作缺乏識別能力,因為它把學科的教學與發現真理和證明謬誤混淆起來;特別是它未能履行其傳授文化,也即傳輸有關宇宙的明確、堅定思想和對事物及世界的本質做出積極闡釋的職責;換言之,它不是一個教它的學生靠他們時代最先進的思想生活的機構。

奧爾特加認為:傳播文化;培訓一種專業;科學研究;教育新的研究人員。奧爾特加在擬定大學的使命時似乎並未增添多少新的東西。但是,它的確具有出色的確切性和嚴密性。這在今天也會使我們吃驚。他確定了大學的宗旨,並在此基礎上規定了他的基本標準:“不是教某些烏托邦似的向往要我們去教的東西,我們隻應該教能教的東西,換句話說,那些能夠學到的東西。”盧梭、裴斯泰洛齊和福祿培爾的教育方法的新穎之處在於他們說應優先考慮的不是知識或教師,而是學生,特別是“普通學生”。

他告訴我們指導大學教育的原則是“經濟原則”。如果不是因為18世紀在科學、技術和文化方麵的突飛猛進,教學和教育研究就決不會成為這樣重要的職業或專業。在我們這個時代,為了生活得自如而有信心,我們需要知道很多事情,盡管我們個人的學習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教師和教育理論家選擇學習過程的基本原理並使它們易於為人們所吸收。

一切都必須以學生為基礎,以他或她的學習能力和他或她為了生活所需的東西為基礎。事實上必須作為基礎的是普通學生,而且隻教對他或她來說嚴格與絕對需要的東西;換句話說,那些為了在一個人所處的時代中能夠生活並保持不致落伍所需要的東西,他或她能夠全麵和自如地學到的東西。

歐文的“新和諧試驗”管理拿破侖戰爭後,經濟和社會都麵臨困境,這激勵了歐文。他結束對歐洲大陸學校的訪問之後,在艾克斯拉沙佩勒出席了大國會議,並向大會提交了他的《為勞動階級提出的兩份備忘錄》。他在此備忘錄中,呼籲采取國際行動,恢複工人的購買力並製定促進性格培養的教育計劃。兩年後,在《致勞動階級》(化中,他又重申了他的關於建立農莊的計劃,他本人將對農莊進行監督管理,農莊實行自給自足,並以共產主義社會原則為基礎。兩年後,他在其《給拉納克郡的報告》中進一步詳述了這一計劃。計劃的要點之一是兒童教育問題,這些兒童“將被視為一家人而加以訓練”。將設立兩所學校,所為2到6歲的兒童,另一所是為6至12歲的。兒童要接受培訓,獲得將“取代目前的不完整的、乏味的書本知識製度”的有用的知識,歐文堅持認為,應把培訓和教育與村莊的現有的職業緊密地聯係在一起。

1819年,議會中拉納克自治市出現議員空缺,1820年舉行大選,歐文參加競爭議員,力圖為實施其觀點贏得更多的機會。隻是兩次競選都未成功。但後來,一個使他能繼續其社會實驗的機會來了。歐文對拉普這人已有所聞,早在1815年,他們就在實行勞動和消費相結合的原則了。歐文見到這樣的機會,便於1825年4月買下了這個村莊和土地。

歐文在華盛頓發表了講話,在那裏他早已是大名遠揚了:聽眾中有美國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和一些國會議員。人們從四麵八方來到此時叫做新和諧的地方。在最初的幾個星期裏就有約800人來到這裏,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出於無私才來到這裏的。歐文親自管理這個群體。1826年1月,歐文從英格蘭訪問歸來,對在實驗中所取得的成就感到十分高興,起草了題為《平等的新和諧社區》共同條例。群體所有成員都將被視為是一家人,得到同樣的食物,服裝和教育,住著同樣的住宅。

歐文帶回來的人之一是威廉麥克盧爾,一個對大眾教育有著極大熱忱的蘇格蘭人。麥克盧爾是個很富有的人,他願意預先支付所需資金,為窮人的孩子建立一所與費倫貝格的相同的農業學校。在新和諧,歐文已為約130個兒童建起了一所學校,兒童的食宿,服裝和教育都由公共費用支出。麥克盧爾此時負責此事。此後,學校就在教育協會的名義下,作為一個獨立的單位進行管理。為了使學生不虛度時光,無所事事和幫助支付他們的生活費用,麥克盧爾從歐文那裏買下了900英畝土地,兒童在這裏勞動。很快,這裏就有400多名兩歲以上的學生。歐文的兩個兒子也被聘為教師。

這都是一些男女分校的寄宿製學校。一個廢棄不用的教堂變成了想成為木工和製鞋工人的男孩子的車間。他們睡在教堂樓上的有圍欄的童床上,三個一排,這樣,他們受教育的場所與起居地點離得很近。

根據《平等的新和諧社區》條例,社區分成六個部:①農業:②製造業;③文學;④科學與教育;⑤家庭經濟;⑥一般經濟與商業。每個部分又分成若幹業務單位。每個業務部選出一個“督導人”,這些督導人中再選出四個“負責人”。這些成員與一個秘書,共同組成全社區房地產執行委員會。正如歐文的傳記作家弗蘭克波德莫爾所描述那樣:“這樣,社會從修正式的個人主義的幼稚階段跨出了一步,從而進入一個純粹的共產主義高尚、光榮的集體”。

歐文於1828年6月最後離開社區。奸詐的投機商使歐文損失了大量的錢財,幾年之後,各個小社區也不複存在了。歐文的四個兒子,一直留在新和諧,後又成為美國公民。麥克盧爾也是如此,直到其身體狀況惡化後才離開。他留下一筆錢用來建立一個勞動者學院和一個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