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格非:什麼是語感寫作課(2 / 2)

由此可見,語言的速度和強度的安排並不存在著某種統一的法則,強弱急緩要看具體的文本而定,而且,這種安排和“語境”也存在著密切的關係。

語境,我們說得通俗一點也就是語言的上下文構成的語感空間(喬治森·雷班在《現代小說的寫作技巧》一書中將它稱為語域)。作家使用什麼樣的語言來敘述故事,一般說來必須根據作品所敘述的故事的性質來確定,同時也必須考慮到特定的場合。曆史小說與現代題材的小說的語感空間固然不同,運用口語寫作與運用擬古的語言風格來寫作,在語感空間上也完全不一樣。

在福克納的小說《獻給艾米莉的一朵玫瑰花》中,我們看到這樣的開頭:

艾米莉·格裏爾生小姐過世了,全鎮的人都去送葬;男子是出於敬慕之情,因為一個紀念碑倒下了,婦女們呢?則多出於好奇心,想看看她屋子的內部。

在這段敘述中,語調沉穩而抑悒,節奏緩慢,和曆史小說常用的開頭語調相一致,而且略帶傷感的情調。在這裏,語感和具體語境(送葬)達到了某種形式上的和諧。

因此,準確地使用不同的語域來進行敘述,是小說語言敘述節奏產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知道,講述性的語式與描述性的語式,其語域不盡相同,短篇小說的語域與長篇小說也完全不同(海明威和辛格都是例外,他們在寫作長篇小說時所使用的語域與短篇小說非常相似,這就是他們長篇小說寫得和短篇小說一樣緊湊和精致的原因)。

節選自《小說敘事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插圖來自網絡

?

作者

格非,1964年生,江蘇丹徒人,當代著名作家、學者,清華大學文學教授,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著有《迷舟》《相遇》等中短篇小說四十餘篇,《欲望的旗幟》《人麵桃花》《山河入夢》《春盡江南》等長篇小說六部,以及《小說藝術麵麵觀》《小說敘事研究》《文學的邀約》《博爾赫斯的麵孔》等論著和隨筆集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