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落後的地域總是要進步的,邊遠地區的市場總會有人占領。願意在這裏第一個吃螃蟹,用創業奮鬥厚待生活的人,最終會得到生活的厚報。試想一下,如果鄭月球沒有堅守城池,何言今天的成功?何以會在這裏回首當年事,煮酒論英雄?此情此景,正應了諾瓦利斯的那句話:“人們應當為所受的苦難而自豪,任何苦難都能成為成功者的幸福回憶。”
在古城西安,也活躍著一批溫州商人。江德友和戴慧敏就是其中兩位。
出生於溫州樂清市的江德友,1989年在溫州做服裝生意時,有次聽朋友說西安的市場開發潛力非常大,就動了到西安發展的念頭。他剛到西安的時候做點小生意,積累了一點資金。
2001年,陝西省政府舉行招商引資,他就動腦筋把這個批發市場承包下來,經過改裝,向外招租。現在市場裏的經營戶達到500多戶,經營的五金工具,門類十分齊全。可以這樣說,對一棟即將裝修的房子來說,小到一顆釘子,大到一隻鑽頭,在這個市場都可以找到。
據介紹,市場裏的500多個經營戶有一半來自浙江,溫商大約占了一成。交易忙碌的時候,每天都有100多輛大貨車前去拉貨。前不久,凱達五金機電工具批發城把附近一個五金倉庫盤下來,擴大經營場地,今後將可容納700多戶經營戶。
目前的江德友除了已有的三個實業公司外,還在積極地找項目,加大投資力度。他認為西安是個省會城市,發展空間很大,為此,他想進一步在大西北紮穩腳跟。
在西安,一提起班博,就不能不提起企業的老總戴慧敏,他也是溫州樂清人。憑著卓越的智慧,戴慧敏在西部創下了溫商赤手空拳打天下的奇跡。
戴慧敏創業開始於他的大學時代,當年他隻有19歲,在陝西財經學院讀書,和一些誌同道合的同學琢磨經商創業之道。
之後,戴慧敏為之付出了行動。大學期間,他一邊讀書一邊經商,克服諸多困難後,終於在大學畢業之前,在市場掘到了第一桶金。此後三年,在他的帶領下,班博企業完成了資本和人才的原始積累,為通往集團化的發展和現代化企業的過渡奠定了基礎。
目前的班博集團,總部即營銷物流中心位於西安,生產設計研發基地則在廣東、上海、成都建有營銷分公司。集團涉足管理軟件開發、特許連鎖經營、高科技納米研發生產等,金融投資等眾多領域年銷售額達數億元。
其實,在溫商眼中,無論繁華的都市,還是貧瘠的邊疆,是土便能生金,但凡有人群的地方,都需要商品,都需要服務,由此便有商機,便有生意可言。正緣於此,無論在東海之濱的上海,還是遙遠的青藏高原;無論在北國邊境,還是南國之疆;無論是歐美大陸,還是太平洋島國……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溫商在生存、在經營。
為了搶占先機,對於溫商來說,越是艱苦的地方越是要去,有人的地方就有溫商,這話確實不假。溫州商人具有靈活機變的經營智慧,在發達地區有針對發達地區的做法,在不發達地區有針對不發達地區的做法,而且無論在哪兒他們都能發現市場,賺到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