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的靈柩回到成都,後主領文武百官身穿重孝,迎出城二十裏,上自帝王公卿,下至平民百姓,男女老少,哭聲動地。後主命人將靈柩入城停在丞相府,讓其子諸葛瞻守孝。根據孔明的遺囑,後主擇十月吉日,自送靈柩到定軍山安葬,一切從簡,不用祭物。後主祭拜,追贈孔明為忠武侯,在沔陽建武侯廟,四時享祭。孔明臨終時舉薦的人依舊重用,讓蔣琬繼任丞相,加吳懿為車騎將軍,持皇上的節鉞駐漢中。薑維為輔漢將軍、平襄侯,總督各路人馬,同吳懿屯駐漢中,以防魏兵。李嚴得知孔明病亡,大哭而死,因為隻有孔明還能再用他,他好將功補過。
[弓馬]
騎射;泛指武事。
[夏侯霸]
字仲權,夏侯淵次子。本為曹魏武將,後投降蜀漢,隨蜀將薑維伐魏,官至車騎將軍。
[浮橋]
用船或浮箱代替橋墩,浮在水麵的橋梁。
[木牛流馬]
因沒有任何實物與圖形留於後世,多年來,人們圍繞著木牛流馬作過許多猜測。一種意見認為,是經諸葛亮改進的普通獨輪推車。另一種意見則認為,是新款的自動機械。
[六丁六甲]
六丁六甲為六丁神和六甲神的合稱,是道教傳說中的一種護法神將。
[岑威]
三國時期魏國鎮遠將軍。
[夏侯惠]
字稚權,夏侯淵第六子,三國時期魏臣,文學家。
[夏侯和]
字義權,夏侯淵第七子。魏元帝時任相國左司馬、侍郎。
[五丈原]
五丈原位於岐山縣五丈原鎮境內,是的諸葛亮屯兵用武、勞竭命隕的古戰場。
[夙興夜寐]
夙:早;興:起來;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奮。
[祈禳]
是道教最富特色的法術。祈即祈禱,指禱告神明以求平息災禍、福慶延長;禳又稱禳災、禳解,指施法術解除麵臨的災難。
[遺表]
古代大臣臨終前所寫的章表,於卒後上奏。
[龕]
供奉神佛的小閣子。
[楊儀]
字威公,蜀漢大臣。諸葛亮死後,他部署安全退軍。諸葛亮生前定蔣琬繼己任,楊儀僅拜中軍師。因多出怨言,被收獄,自殺於獄中。
[馬岱]
蜀漢驃騎將軍馬超的堂弟。馬岱久經沙場、多負辛勞,作戰冷靜而勇猛,深得諸葛亮信任。
[棧道]
特指古代架設於陡峻地段提供給行人、物資運輸的通道。
[譙周]
字允南,蜀漢學者、官員,著名的儒學大師和史學家。
[反骨]
指的就是枕骨,又名後山骨。上麵突出處,稱為“腦杓”。
[諸葛瞻]
字思遠,諸葛亮之子。鄧艾伐蜀時,他與長子諸葛尚及蜀將張遵、李球、黃崇等人死守綿竹,後在與鄧艾軍交戰時陣亡,綿竹也因此失守。
人物譜:
司馬懿
司馬懿(179原251),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裏(今屬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托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全權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平生最顯著的功績是多次親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的北伐。死後諡號舞陽宣文侯,次子司馬昭被封晉王後,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晉武帝司馬炎,創立晉王朝。公元265-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司馬昭的大兒子。公元265年廢曹奐自立為皇帝。公元280年滅吳後,統一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