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0章 財富助你實現個人理想(1 / 2)

金錢並不是萬能的。真正的愛情、友情都是很難用金錢來買到的,幸福也一樣。擁有財富並不等於就順理成章地擁有了幸福,“富”與“福”之間是不能劃等號的。但是,這並不表明相反的推論就是正確的,即幸福完全是一種個人的感覺,與金錢、財富的多少完全無關。誠然,沒有很多財富的人也可能感到自己生活得很幸福,但在今天這個本質上是經濟社會的現代社會,在一切可以計量經濟價值的東西都可以轉化為簡單的金錢關係的時代,如果完全沒有金錢所代表的物質基礎來作為有力支持的話,恐怕你所希望的幸福也很難長久。

——(希臘)奧納西斯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人們已經不再諱言發財致富,“有錢人”也已從略帶貶義色彩而轉變為“成功者”的代名詞。但是在許多人的眼裏,對金錢的看法還存在著誤區。《聖經》上說:“駱駝穿過針眼,比商家進天國還容易。”中國相對的名言則是“金錢是萬惡之源”、“為富不仁”、“無商不奸”、“有錢的沒有良心”。另外,對於金錢的作用又往往有著過分的誇大成分,用中國的話說就是“錢能通神”、“有錢能使鬼推磨”。這種種看法把金錢和財富置於有罪的、被唾棄的地位,好像善良、仁慈隻與貧窮有關。這在心理上就給人們建造了一堵抵禦金錢誘惑的高牆,讓人們安心於貧窮與匱乏。

金錢是人們對於貨幣的一種通俗性稱呼,而貨幣本身隻是用來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它是曆史的產物,也是人類走向文明過程中的產物。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貨幣的外在形態由貝殼、金子、銀子轉變為便於攜帶的紙幣,但它的根本性質並沒有什麼改變,隻是充當一般等價特殊的商品,是社會經濟中一種流通手段。

運用金錢去實現自己的理想,造福於人類子孫萬代者,不乏其人,諾貝爾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

人稱“炸藥大王”的諾貝爾一生積累了巨額的財富,他的財產約有3300萬瑞典克郎。他一生未婚,但有其他親屬,他完全可以把財產留給他們。然而晚年的諾貝爾,更多地考慮的是如何運用這筆財富去推動人類的文明和進步。

諾貝爾是個偉大的發明家,他所發明的炸藥對於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炸藥同時也被用於戰爭,成為殺人的工具。諾貝爾對此感到深深的不安,他希望世界能夠和平、公正、幸福。

於是,他開始用這筆財產來實現自己的理想。在他生前的最後十年裏,他先後三次立下非常相似的遺囑,最終設立了五項大獎:物理獎,化學獎,醫學獎,文學獎,和平獎。

同時,諾貝爾在遺囑中還明確規定:“在頒發這些獎金的時候,對於受獎候選人的國籍絲毫不予考慮,不管他是不是斯堪的納維亞人,隻要他值得,就應該授予獎金。”這使得諾貝爾獎跨越了國籍、民族、語言的限製,成為有史以來世界上影響最大的獎項。

金錢是充當人們的交換手段、幫助人們更舒適更方便地生活的工具,還是成為腐蝕人們靈魂、敗壞人們精神的腐蝕劑,關鍵在於擁有金錢的是什麼人。

一些利欲熏心的人,不擇手段地追求金錢,玩弄錢術,用金錢來滿足一己之私欲,敗壞了社會風氣,還連帶著讓金錢蒙受了不白之冤,也就難怪人們會得出“好人有錢就變壞”的結論。一些人由於確信“金錢萬能”,將自己綁在金錢的戰車上,成為了金錢的奴隸,卻不知為何賺錢,不知道如何運用金錢。錢,實際上已經被人異化了,它帶給人們的是無休止的算計、爭吵乃至親人反目、朋友絕交甚至大動幹戈。不明就裏的人往往把這些醜惡現象歸罪於金錢,實在是隻看到了表麵。有的人因此而寧願貧困,也不願去追求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