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0章 財富助你實現個人理想(2 / 2)

其實,金錢對於任何社會、任何個人都是重要的。金錢是有益的,它使人們能夠從事許多有意義的活動。而且,個人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也在為他人和社會作著貢獻。絕大多數的人也並沒有因為擁有金錢而變壞,甚至也不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樣過著奢侈豪華的生活。

關於金錢和個人生活方式的關係問題,托馬斯·J.斯坦利博士調查了全美的733名富翁,得出的結論是“美國商家階層的基本特征是適度消費,過著健康、有規律的生活”。

下麵是700多位富翁在一個月之內的日常活動內容:與兒孫們交往;招待親朋好友;參加小區或城市活動;觀看兒孫們運動;為慈善事業籌集資金;照相;跑步;做禱告;在麥當勞或包子王吃東西;打高爾夫球;參加演講會;參加宗教活動;照顧年邁的親人;在沃爾瑪或卡爾瑪超市購物;自己動手做木工活;博彩;在第五街的沙克斯店購物;研究或收集上等葡萄酒;打網球;上網購物;閱讀《聖經》或其他經書;在布魯克斯店購物;在西爾斯或J·C·彭尼超市購物;越野賽車。

此外,富翁們還參加一些非日常性的社會公益活動、慈善捐款活動等。

斯坦利博士的調查是對“好人有錢就會變壞”等偏見的有力回擊,所以人們大可不必在還沒有成為有錢人之前,就擔心變壞的問題。如果說這不是你不願意去努力致富的托詞,而隻是觀念方麵有錯誤的話,那麼請你勇敢地衝破“好人有錢就變壞”的觀念,追求財富,做一個有錢的好人。

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如果一個人、一個家庭總是在為生計奔波,為一日三餐等最基本的物質需要發愁,恐怕他們的生活質量也很難高起來。相反,如果一對本來就擁有良好感情基礎的夫妻,經濟收入又完全能夠滿足自己的需要,那麼他們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他們可以擺脫家庭日常支出的困擾,也不必為必要的應酬擔心。他們有能力去參加高雅的休閑娛樂活動如登山、滑雪、衝浪等體育運動,或者在周末的晚上一起去劇院欣賞音樂會、芭蕾舞外,還可以到世界各地去旅遊,領略大自然的美好風光,從而陶冶情操、增長見識、增進健康。諸事順遂,家庭中自然充滿了和美甜蜜的氣氛。

夫妻如此,父母兄弟之間又何嚐不是如此?有的兄弟姐妹因為少許的金錢反目成仇,有的父母因為沒有能力滿足兒女們的願望而內心慚愧,而兒女們也因為沒有足夠的錢來孝敬老人而感到內疚。這樣的家庭,恐怕也不會幸福到哪裏去。喬·路易曾經說過:“我並不喜歡錢,不過它能使我平靜。”事實也確實如此,有錢與無錢的感覺是大不一樣的。如果你擁有一筆可觀的財產,隨時可以應付所需的一切生活開支,可以幫助父母兄弟解決生活中的難題,那麼自然感情就會更上一層樓。

李嘉誠說過:“我的錢來自社會,也應該用於社會。”“我已不再需要更多的錢。”“我賺錢不是隻為了自己。為了公司,為了股東,也為了替社會多做些公益事業。把多餘的錢分給那些殘疾及貧困的人。”據悉,他還有一本“私賬”,那是“挾危濟困、撫恤孤寡、說明親朋”的“賬本”。逢年過節或者一月一季,他的手下就會按名字、地址、數目寄去款項。

李嘉誠先生有一條宗旨,謂之“發達不忘家國”。

李嘉誠先生曾情思肅然地說過:“本人旅居香港數十年,無日不懷念家國,思念故裏……”“作為炎黃子孫,必須奮鬥自強。發達不忘家國,來日必以報效桑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