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7年春,濟慈隻身前往懷特島旅遊。是年晚秋他又和新結識的朋友本傑明·貝萊去了牛津。這年冬,濟慈的弟弟喬治·濟慈結婚並移居美國,把患有肺病的弟弟湯姆留給濟慈來照看。在照看弟弟的同時,濟慈仍在堅持以凡人恩底彌翁和月亮女神的戀愛故事為題材的長詩《恩底彌翁》的創作。1818年夏,濟慈和朋友查爾斯·布朗徒步到英格蘭北部湖區和蘇格蘭去旅行。在蘇格蘭他訪問了英國傑出的農民詩人彭斯的故居和陵墓。在參觀時,濟慈創作了《訪彭斯墓》和《寫於彭斯誕生的村舍》,並在給弟弟湯姆的信中談了他的觀感。在旅途中,濟慈還創作了其他一些詩歌,表達了他對英國政治的興趣和對普通人生活狀況的關心。他在一封信中談到這次旅行豐富了他的人生閱曆,使他克服了許多偏見並習慣了艱苦的生活,欣賞到秀美的風光,領略了名山大川的魅力,遠比呆在家裏搜求於故紙堆之中更能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這時,濟慈實際上已染上了肺病,由於自己病情出現加重的征兆,加之又患了重感冒,他不得不提前返回。回來後,他發現弟弟的肺病已十分危重。濟慈對弟弟悉心照料。正是因為照顧弟弟,濟慈自己才染上了同樣的病。不久,濟慈的病情加重,1821年濟慈因肺病去世,年僅25歲。
最後歲月的淒美愛情
詩人濟慈一生窮困潦倒、鬱鬱不得誌,還要常年照顧患有肺病的弟弟,生活的磨難使性格內向的詩人更加孤僻和沉默寡言,但在1819年詩人沉悶的灰色的生活卻突然增添了一抹亮色,因為一個對他一生影響最大的女人——他一生的至愛範妮·布朗小姐,在此時出現了。這為詩人的創作提供了無限的靈感也迎來了詩人創作的春天,從這時直至1821年逝世,是這位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創作的最高峰,他的詩歌都是為了那場愛情而存在的。愛上範妮之後,詩歌成為詩人表達愛情的最佳方式,那段日子應該是詩人短暫而不幸的一生中難得的快樂時光,濟慈到達了他創作上的黃金時期,他最著名的《夜鶯》就是在此時創作完成的。他那刻骨的愛情就這樣在世間流傳。
1819年10月,濟慈在倫敦同範妮訂婚,範妮成了他正式的未婚妻,然而上帝讓他來到凡間,隻是要讓他遇到她,隻是要讓他留下一些故事給後人,於是急急地召了他回去。這時濟慈因看護弟弟托姆而傳染了肺結核病。就在濟慈開始給範妮寫信時,他的肺結核病也開始第一次發作。
1820年的初春,濟慈去了倫敦城,那天他沒有穿大衣。回來的時候為了省錢,他坐在馬車的外麵,結果全身都被雨淋透了。等他回到家裏,他的戀人範妮為他打開門,他幾乎是倒在範妮的懷中。那天晚上,他開始咳血,(濟慈早年曾經看護他得了肺結核的母親,後來他的弟弟也因肺結核,最後死在他的懷裏)。他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因為當時肺結核是沒有辦法治愈的,並從此不讓範妮再接近他。他每天坐在窗前,看著範妮在院子裏玩耍,他每天給範妮寫信,盡管她就住在自己的隔壁。到秋天的時候,醫生建議他必須住到比較溫暖的地方去。濟慈的朋友雪萊等人把濟慈送到意大利療養,他在友人的陪伴下,來到羅馬。1821年2月,濟慈在羅馬病逝。消息傳回倫敦,範妮悲痛欲絕,她那個時候隻有19歲,她為濟慈服喪長達7年的時間,直到她去世時都一直將濟慈送給她的訂婚戒指帶在身邊。
濟慈作品精選
夜鶯頌
相傳,夜鶯會死在月圓的晚上。午夜時,夜鶯會飛上最高的玫瑰枝頭,將玫瑰刺深深地刺進自己的胸膛,然後發出高亢的聲音,大聲歌唱,直到自己的血流盡將花枝上的玫瑰染紅。詩人主要是想借助夜鶯這個美麗的形象來抒發自己的感情。詩人在夜深人靜的夜晚聽到了夜鶯的嘹亮歌唱,如同令人振奮的神靈的呼聲。精神不覺為之一振,提筆寫下了這首傳世名篇。《夜鶯頌》寫於1819年5月,是濟慈的代表作,此時的詩人已經患有很重的肺病,但仍然筆耕不輟地進行詩歌創作,《夜鶯頌》是詩人嘔心瀝血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