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談判來求得升職機會,或許很多人會感到不解,但是從上麵的案例中,我們會清楚地知曉,有些機會,不是靠自己等待就能得到的,正如一句名言所說的——“等待機遇還不如去主動創造機遇”。隻要當自己有足夠的實力時,就應當不放棄任何有可能的機會,主動跟老板談判,要求獲得跟自己的實力相符的薪酬或崗位,才能為自己贏得更好的職業展示平台。
離職更應該談判
在公司的生存法則中,有一條半公開的行業規則在多數員工心中留存著,那就是離開好的公司一定是被炒,離開小公司一定是自己炒老板。沒錯,當一個公司是大公司的時候,作為打工者,我們覺得這樣的工作已經足夠之時,我們定不會跳槽或者辭職的,然而當自己是在小公司裏打工,待遇又一般之時,我們就會想著,即使是離開,也務必要是自己主動離開,被炒就太沒麵子了。
雖然說是有這樣的一個半公開的行規在,但是當真正遇到需要自己離職或者是被迫離職的時候,還是會有很多的情況出現,而多數的情況就是和自身的利益有關係。要注意,我這裏講的利益可不是僅僅局限於金錢方麵的。
喬安是某網絡公司的一名營銷人員,因為他讀的專業也是跟網絡相關的,所以在他的周邊也有很多同學或者是師兄師姐也在從事這個行業的工作。喬安在進入該網絡公司後很是勤奮,由於他所在的公司是以網絡為媒介進行營銷事宜的,所以多數的客戶都是在網絡上尋找的,例如加QQ或者留電話,或者是MSN和郵件,總之近乎所有的客戶都是通過這些方式產生的。而喬安是讀網絡相關專業的,所以在尋找客戶的時候,他很自然地就先從自己身旁的同學或者是師兄師姐找起,客戶的關係網絡開始慢慢地鋪展開來。
大約工作了一年的時候,喬安不想做了,因為要和新婚的妻子一起搬到別的城市去,所以他向公司提出辭職。可是,沒想到的是,當他向公司提出辭職的第二天早上,公司的主管就找到他,要求他交出進入公司之後的所有資料,包括QQ、電話之類的。這本來都是合理的行為,然而,當喬安交出所有的資料後,主管還要他打開QQ,將他私人QQ裏有關客戶的資料都刪除。當喬安打開私人QQ後,他告知主管說有一些是他以前的師兄師姐或者是同學的號碼,隻是他們也是同行。主管不聽,堅決要求喬安將私人QQ裏的相關內容全刪除。喬安這下不幹了,他堅決不刪除這些朋友的資料,而主管卻堅持要刪除,兩人一直從辦公室吵到經理室。
在經理室內,喬安和主管分坐兩邊,中間坐著的是該公司的經理摩爾尼。摩爾尼聽罷了事情的大致經過後,便開始問主管:“你為什麼一定堅持要喬安刪除QQ裏的所有資料呢?”主管強硬地答道:“這個是公司的規定,凡是離職的員工,都不能帶走公司的一切客源和資料。我隻是遵照公司的規定做事。”摩爾尼又轉而問喬安:“為什麼你不肯讓主管刪除你QQ裏的相關資料呢?”喬安說:“公司的資料,我一點都不帶走,問題是,他要我將所有同行的同學和師兄師姐的QQ都刪除,我怎麼可能會答應啊!那些是我的朋友,又不是公司的資源!憑什麼我離開公司的時候,就要連我之前的同學和師兄師姐的QQ都刪除呢?”主管聽罷,忍不住反駁道:“那些都是你進公司之後,為了公司工作的目的而加的吧?既然是這樣,就是屬於公司資源!”而喬安也不示弱地頂撞到:“誰說我是為了工作的目的才加的啊!隻是剛好湊巧人家也幹這行而已!”兩人又開始吵起來。
摩爾尼示意兩人都安靜下來,他首先表揚了主管的敬業精神,然後他跟主管說道:“就算是公司的規定,也是有人情可講的。”然後他跟喬安說:“我相信你的為人,也相信你QQ裏的那些是你很珍視的朋友,所以我決定不刪除你QQ裏的朋友資料,我也相信你不會將公司的資料泄漏出去的。”就這樣,在喬安和經理的談判後,喬安維護了自己QQ裏那些朋友的資料,順利地辭職了。
很多時候,在職的員工,尤其是在職的高管都會對離職人員有些霸道,甚至是無禮。因為他們會認為員工離職了,就不能再為公司奮鬥,當然也不會再成為同事,所以就不需要對離職的員工太仁慈。而離職員工有時候會認為自己都要走了,什麼都無所謂,隻要給工資就好。基於這樣的兩種心態,很多離職員工都會遭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離職員工不站出來維護自己的權利,不去理論,不去談判的話,那麼最後受傷害的肯定是自己。所以,不要以為一旦要離職,老板和員工之間就再也沒有什麼關係,其實,離職才更應當談判!
第四節 父母子女家教課,要懂如何去談判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父母眼中,孩子是父母的結晶,是必須接受父母的教育和指導的,說可以就可以,說不行就不能碰,一切都必須聽從父母的,這或許是許多父母對孩子的要求。
然而,在孩子們的眼中,他們也想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也想有屬於自己的想法和舉動。有時候他們會認為父母說的不一定對;有時候他們也會希望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更有時候,他們希望父母能理解自己的委屈。於是乎,生活處處有談判,父母和孩子的談判,也在無形的日常生活中拉開帷幕。
想要得到終須開金口
在父母眼中,孩子永遠都是需要聽話的,所以很多時候,孩子們或許會看中某樣東西,或者想做某件事,但是礙於父母這種很傳統的教育,隻要父母沒有開口或者沒有允許的,孩子們就隻能憋在心中。
可是,憋在心中就能解決問題嗎?父母如果從小教育孩子,沒說要的東西,不能開口要,那孩子長大後,不就變成淨吃“啞巴虧”的人嗎?孩子想得到的,必須學會自己開口去爭取,不爭取的話,永遠隻能是“被給予”的角色,而沒辦法成長。
琪琪是個八歲的小女孩,現在是某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琪琪的家境算是不錯的,父母都是經商的,手上閑錢一多,希望能將琪琪培養成多才多藝的娃子,所以在琪琪開始讀小學時,琪琪的父母就已經在商議要給琪琪報讀什麼興趣班。
琪琪的父母最後商議的結果是要給她報讀周六的美術班和周日的書法班。這樣一來,琪琪的父母認為琪琪肯定能有很好的藝術氣質以及美好的前景。然而,讓琪琪的父母意外的是,琪琪在去讀美術班和書法班不久之後,脾氣越來越不好,整天回家就把自己關在房內,和父母的溝通更加的少,似乎在生著悶氣似的。琪琪的父母這下就不明白了,自己花錢是為了孩子的未來好,為什麼孩子反而是這種態度呢?
於是,對琪琪現狀不解的父母專程上門請教了琪琪的班主任李老師。李老師是有著多年從事小學教育經驗的老師,他聽罷琪琪父母對琪琪最近的情緒描述後,便問:“你們在報讀這兩個培訓班的時候,有沒有和琪琪商量過呢?”琪琪的父親搖著頭,母親則說道:“我們做父母的,考慮的都是為孩子的前程好,都不知道她為什麼會這樣。”李老師笑著說:“其實做大人的覺得是為孩子好,但是有誰知道孩子是不是真心喜歡呢?要解決這個事,就必須把孩子叫過來,大家一起坐下來談一下,事情才能解決。”
琪琪的父母聽取了李老師的意見,把琪琪也一起叫了過來。琪琪隻是一直靜靜地坐著,沒說什麼話,此時李老師開口了,她問琪琪:“你最近怎麼了?”琪琪沒出聲,隻是搖著頭,李老師又說道:“琪琪,你要知道,父母的話是必須聽,但是你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意見的,如果父母的安排跟你自己想要的不一樣,就要大膽地說出來。隻有說出來了,別人才會知道你想要的是什麼。如果一直憋在心中,那你就什麼也得不到哦!”
琪琪猶豫著就開始說起來,大家這才知道,琪琪原來並不想要去讀什麼培訓班之類的,她最希望的是父母在周末的時候能陪伴在自己身邊,希望能和父母一起外出遊玩。然而父母卻隻是把自己的時間全部排滿,一點都沒有考慮到自己的感受,所以琪琪才會情緒那麼的反常,她就是想用這種方式跟父母抗議。
其實,父母的所作所為確實都是為孩子好,也正是因為父母覺得自己都是正確的,所以他們往往會忽視孩子的感受,如果此時孩子還不敢於直言自己的想法,那就永遠都得不到自己真心想要的東西。所以即使是孩子也好,當有某樣東西很想要或者有某樣事情很想做的時候,請大膽地說出來!即使對象是父母,不說出來又怎麼知道不會成功呢?